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8 (1700-1725).djvu/51

此页尚未校对

「中軍衙門 」 ,坐落「北門」 ,借民房。

「千總衙門 」 坐落大西門,借民房。

把總衙門二 :一在大西門;一在北門。

漕糧倉 ,在富池鎮。康熙丁未年,郡守王之賓鼎建。

常平倉 「在州堂左。」

便民倉 在城東南半里,久廢。二倉俱州守楊遵建。

養濟院 在城北半里

大冶縣署 正廳三楹。明洪武甲辰年設,知縣馮萬金草創。壬戌年,知縣王伯時重建。嘉靖十年燬,知縣張文昌建。十七年,知縣趙鼐建譙樓及仕學堂。萬曆十年,知縣吳仁重修正堂,堂後為川堂,後為退思堂、仕學堂,又後為知縣宅。宅東為縣丞宅,稍南為典史宅,西為主簿宅;堂左為幕廳,為金銀庫,為架閣庫;右為鑾駕庫,為承發司,為鋪長司,兩翼為六曹房,中為戒石亭,前為儀門,門左為土地祠,為獄舍,為寅賓館。館三楹,萬曆十二年,知縣吳仁建。又前乃為譙樓。明末正廳經土寇焚燬,坐荻篷中聽政。

皇清順治五年,知縣劉源湛鼎建正堂、川堂、花園、捕

衙、鼓樓遷改「寅賓館」 ,基於儀門右偏;又改「戒石亭」 為「戒諭坊。」 十七年,知縣石之瑗重修六房。康熙八年,知縣石邦柱創設捲棚,修築圍牆。十年,知縣周壽國修理後衙。

布政分司 舊在採芹橋東,知縣吳仁改建。舊名宦祠基,明末廢。

按察分司 在東市。明末寇燬,基存。

府館 在採芹橋西,久廢。

稅課司 久廢

陰陽學 在東市廢

醫學 在西市廢

僧會司 ,在普濟寺,本寺僧人為之。

道會司 在興道觀,今廢。

演武場 舊在縣治北社稷壇右。無屋無臺,每一操,盜即發。知縣趙鼐改遷五家嘴,知縣程九萬又遷北關外。設演武廳、將臺各一所,操演民壯。崇禎末,署縣州判李之秀撤改楊、杜二公生祠,建屋二座,前為「得勝廳」 ,後祀武安王;今仍之。預備倉 在縣治東北,正廳東西各三間,以貯賑濟榖。

時豐倉 在縣堂西三間。康熙十一年,知縣謝鑅重修。五年,前知縣陳飛鳴於正堂東幕廳舊基建倉五間,與西倉並貯積穀。又鼓樓亦設有倉。

便民倉 在採芹橋東,舊布政司基。萬曆十三年,知縣吳仁請建,主簿劉鳳鳴捐俸二十金,修造官廳一所,牌坊一座。倉廒每里一間,以屯南兌等糧,遇時起運。今廢。

「惠民」 藥局 久廢無考。

養濟院 明初,知縣吳懋建,在縣後將軍嶺山下。萬曆年,改設於大有倉右,今廢,基存。

漏澤園 在縣北一里。康熙十年,知縣周壽國買生員梁譽園地一區以為之,在縣西北半里,譽亦捐貲。

通山縣署 中為正堂,額曰「忠愛。」 明嘉靖三十四年圮,知縣陳乾重修。後為後堂,曰「清白。」 明隆慶庚午燬,知縣譙田龍重修後圮。崇禎壬申知縣張世涵重修,至康熙二年又頹,知縣任鍾麟重修,題曰「慎獨軒。」 軒右建樓廳一所,軒後東西豎哨樓二座,又後重築牆圍,左為收藏庫,又左為知縣廳,右為架閣庫,又後為儀仗庫。正堂右為幕廳,前為戒石亭,東西兩序為六房,東南為典史廳,稍西為吏舍,戒石亭前為儀門。明季規制失舊,至順治十七年,知縣郭如儼改正,尚未告竣。辛丑,知縣任鐘麟續成其功。儀門西為獄舍,東為寅賓館,為土地祠。明萬曆元年,知縣譙田龍建,後圮。至康熙元年,知縣任鍾麟重修,又前為譙樓,天啟癸亥,暴水衝廢。丙寅知縣王廷錢建立頭門,規制亦稍失舊。至順治十七年,知縣郭如儼改正,尚未告竣。十八年,知縣任鍾麟續成其功。譙樓外為屏,屏外東為旌善亭,西為申明亭。嘉靖間亭圮。萬曆七年知縣王嘉相重修,今廢。中為「承流」 、宣化坊,明萬曆十三年知縣張書紳建,後廢。崇禎庚午,知縣潘張改建「仁智樓」 ,今廢,址存。

布政分司 ,在縣治西,今改為察院,今廢,址存。按察分司 ,在縣治東,後廢。明崇禎知縣潘張查明給帖納稅,有《記》。

府館 在縣西今廢

巡檢司 在縣東三十里六都黃泥壟內。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