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8 (1700-1725).djvu/53

此页尚未校对

三十一石八斗一升六合,准佃自納糧,差實上倉官穀二百五十八石一斗八升四合,專備兩學生員之貧者婚葬支用。

又提學道買民何朝源田地,坐落洪山寺前,垌稅一頃五十畝,止徵租穀六十石;地一段,止課銀七兩,俱收貯縣倉、縣庫,聽學道支給。其本田所餘租穀尚多,原議佃戶自納糧差,不在官收租穀地銀之內。

又提學道買龍泉、洪山等處,共稅二頃七十六畝一分一釐有奇。山二段草場一叚,亦止納租穀二百零五石五斗,收貯縣倉,聽學道支給。貧生禮生教讀本田稅糧,亦佃戶自納,不在官收租穀之內。以上每歲實租穀六百零六石六斗八升四合,地課銀七兩。

又布政司翟,於順治十七年買徐步雲田一百八十三畝二分六釐,計二百七十三坵;又兌換鄭仁趾民田四十畝,計六十坵,共田二十五石,每年議租二百石,山地五十塊,課銀二兩七錢,坐落來蘇二甲一甲佃戶鄭仁趾承納丁米共銀一十二兩一錢六分七釐。內除地課二兩七錢,尚該九兩四錢六分七釐;內除穀四十二石,又兌米一石八斗八升,該穀五石三斗六升,種穀一十二石六斗,實納租穀一百四十石。又學道高於崇禎十五年買學田三處:一洪山,二十九石四斗二升二合;一葛藤園,三石;一南湖,一十四石一斗。

又按院上官鉝買招賢村田九十畝三分,佃戶葉篤生等承納,除完正賦外,存租五十一石五斗四升一合,赴縣收貯,賑恤寒生。

又撫院於順治中買田三處,計二頃七十六畝一分;一買彭中甫招賢村田四石,佃戶李闇生承納租穀四十五石,內扣一十三石完糧,餘穀候賑;一買喻田奎橫山田三石,本佃承納租三十石,扣一十一石完糧,餘穀候賑;一買何信永豐里田一十八石,本佃承納租一百二十八石。外州縣:

武昌縣儒學 舊在縣之西隅。宋崇寧中,於縣治南一里許建講道堂二,「進學、好問、興藝、武士就傅」 齋五,凡二百二十七間。淳熙中,縣令周復遷於縣東南,即今址也。創殿廡、講堂、齋四,此南湖學宮之始。嘉定間,陞壽昌軍學,尋為壽昌郡學。元至元間,改壽昌郡為府學。大德間,析為武昌縣學,燬於兵,止存大成殿。此武昌縣學之始。大德八年,縣令馬天敏重修。至正元年,縣令趙從仕增學租。五年乙酉,縣令王文賁重修殿廡,建櫺星門。明洪武三年,知縣孟吉建大成殿、明倫堂、兩廡、東西舍。永樂九年,知縣重修創射圃於學東,有觀德亭三間,今廢。正統四年,知縣許誠建大成門五楹,東西廡十楹。十四年,知縣牛逵、教諭杜巽重修明倫堂。天順四年,僉事劉敷建後堂三間。成化十六年,知縣謝廷舉重修殿堂、門廡、齋號「廩室。」 十八年,通判王曼、知縣劉吳鏜修建櫺星門三座。弘治七年,知縣聶賢申理按重慶府學式,建尊經閣,知縣商清、朱欽先後落成之。嘉靖十六年,推官沈汝璋重修殿廡。二十一年,教諭朱瓚築學堤,建文星塔、東皋書院。二十二年,知縣湛謙建鳳臺書院於東皋,即汪公祠。萬曆元年,知縣李有朋重修大殿、兩廡、兩祠及尊經閣。訓導譚思於明倫堂前建「禮門義路。」 十二年,知縣高凌奎重修。二十三年,邑進士劉學周、孟習孔建鳳起石牌坊一座於學東,今廢。二十四年,知縣何以讓重修。

皇清順治十一年,知縣張春枝建大成門殿及《明倫》

堂、尊經閣、啟聖祠康熙五年,知縣熊登建東西兩齋。七年,建文星塔於東皋祠左,高十丈。十二年,建東西兩廡於明倫堂前,重築學堤一帶。至名宦祠則在大成門左,今廢。鄉賢祠則在大成門右。

南湖書院 在縣東半里,坐挹平湖,諸峰競秀,一縣奇觀。宋淳祐,權壽昌軍事京規、教諭黃瑞諒建祠奉《周禮》二程、晦庵、南軒、東萊七先生,闢齋築堂。寶祐中,知府段震午增築堂廡。至元間,設山長,領書院事。至正中,鐵山重建,燬於兵,基存。明景泰中,三分其一為府館,餘為布政分司。龍川書院 ,在金牛鎮。元元貞末,設山長。至正五年,達魯花赤鐵山重建,今廢。

東皋書院 明嘉靖二十一年,教諭朱瓚建,今廢。

鳳臺書院 明嘉靖二十二年,知縣湛謙築,祀汪公璽。

湖山書院 在縣西神山鄉葛公市。元至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