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8 (1700-1725).djvu/73

此页尚未校对

皇清康熙壬子,廩生孟進同士民重修。

華容寺 在縣西六十里華容市,舊名禪林寺。唐貞觀中,菴前有藤纏木,僧惠光每見病鼠無毛,沿木而食,半月毛生。後太宗有疾,僧因採藤以進,服之而愈,賜予甚厚。惠光求歸,詔于本處建寺居之,曰「禪林寺。」 開元二十五年建。世傳武昌無楠木,一夕江水飄至大栰,因為殿。殿中有石刻舊經及梁武陵王《華容寺碑》。「元和中,馬祖師重建。後毀於兵。洪武元年,普銘重修。」 今名覺華寺。

永興寺 ,去縣一百二十里,在賢庾鄉童家。斗山寺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狀若覆斗,故名。唐中和中,僧智超建,後燬。明成化二年再建。懷恩寺 在縣西神山鄉。唐元和間南嶽讓禪師建,後廢。明洪武三年僧惠源重建。明季田連璧等修。

妙喜寺 宋泰始間建,後廢。明洪武二十年,僧永景重建。

皇清僧本開重修。

吉祥寺 在縣西五里。寺側有敕賜《趙忠顯公祠》,久廢。

洪山寺 在縣東。宋紹定間建,今廢。

碧雲寺 在神山鄉白滸嶺,宋建。

鳳鳴寺 在縣東二里,即鳳臺書院。

雷山寺 在縣西樊口。故老相傳,「雷氏捨宅為之」 ,故名。

清峰寺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符石鄉仙人山。靈溪觀 ,在靈溪。雷氏《武昌記》:「吳介像昇仙之地。」 有鶴籠橋、仙人沼、煉丹井、飛泉石。後橋為雷震,有篆文曰「神仙廣濟之橋。」 時人築壇觀,名曰靈溪。《舊經》云:禎明元年建,道士許慶長皆於此上昇。有萊悟真,開成二年七月二十七日亦上昇。黃巢之難,觀廢。大中祥符七年重建。有昭龍山、禮斗石、聰泉二仙人塘,九曲洞仙人壇,臨水石仙人橋,建炎四年毀。按:介像至武昌,吳主號為「介君」 ,為起宅,以御帳給之。

仙靈觀 ,在縣西三十步。建炎間焚燬,淳熙三年創于馬蹟鄉,十三年復移舊基。

仙雲觀 在縣東,本崇真道院,宋淳熙間改,今廢。

斗牛觀 在縣西九十里葛店鎮南。

元妙觀 在縣西,本仙雲觀。宋嘉定十五年,改為天慶,後名「元妙。」 有梓潼閣,今久廢。

紫微觀 在縣南一百里金牛鎮。宋乾道間重建,今廢。

妙門觀 ,在金牛鎮西。本「潛山」 ,舊額,「端平元年建」 ,今廢。

安福院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明頭山中。景德元年建。

羅漢院 在縣西,臨江陶太尉宅,今廢。

泗洲院 在縣南金牛鎮,唐上元間建。初名「昌化」 ,宋改今名。

遵勝院 在縣內一百六十里。咸平初建。龍泉院 在縣南一百六十里。院東有水曰「龍泉」 ,旱禱立應。

報恩院 即北山寺,在縣南一百七十里,景德間鐘猶存。

禪穹院 ,在縣南一百六十里。馬祖禪師居此。妙勝院 ,在縣南九十里。咸平初建。

永壽院 即隱龍寺,在縣南一百四十里,宋祥符初建。產蛟。當科年即起。庚子起九十條,戊午起十二條。今扁曰「永隆。」

花園院 在縣南。本吳西苑園基,亦名「瓜圻」 ,今廢。

靈山院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唐光化間建,有鐵觀音像。貞觀二年,上陽衛賞之女沉疾,藥石莫愈。有遊客教食狸肉,賞與獵者羅之林麓間,遇狸透縮而入穴,探穴得像,遂迎疾愈。賞欲置像他處,舁者莫能舉。至靈山迎像,若舉毛然。臨川陳貽粹記。

黃田院 ,在縣東四十五里。東晉己卯建。昌樂院 ,在縣南六里。建安二十五年,孫權作寺。宋初廢其地為武昌鎮。

新安院 在縣西四十五里。明嘉靖間毀。積善院 在縣東三十五里舊蘆洲江岸水囓院圮,紹興十五年敕建,今廢。遺址與赤土磯相近。

寶寧院 在縣東一百八十步。世傳孫吳建都時立,今廢。

觀音院 在縣西一百里。有湧池石、「觀音禮拜石。」 紹聖間鐫記,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