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8 (1700-1725).djvu/84

此页尚未校对

「昌」 ,庾亮之南樓也。

雄楚樓 依城在舊撫院後山。明萬曆初,都御史趙賢建。癸未兵燹。康熙十五年,布政司徐惺重建。

望江樓 在漢陽門城上,即煙波樓故址。明知府汪大本建,狀元黎淳《記》。

楚觀樓 在布政司前,唐牛僧孺奇章閣故處。宋知州陳邦光建戲綵堂其上。後汪叔詹更名「奇章閣。」 明弘治中,重修譙樓,大學士李東陽有記。今廢。

焦度樓 在東南子城上。度有武勇,宋明帝時為武陵王參軍。沈攸之起兵至夏口,度登陴拒之,後人遂以名樓。

和豐樓 在縣東南,舊名「高樓。」 宋淳熙間燬,總管劉邦翰重建,改名「楚樓。」 在平湖門外,宋紹熙間建。

孟宗宅 在「舊武昌衛」 左。

李北海宅 今為「修淨寺。」

太白堂 ,李青蓮《讀崔司勳黃鶴樓詩》閣筆之處。明邑令徐日久建。

竹雞堂 元末,土人掘地得碑,鐫「竹雞堂」 三字,東坡書,久廢。

四賢堂 在府學。宋嘉定中,教授石繼倫建,以祀周子、二程子、朱子。

「李白講書堂 」 在城南三十里。

石鏡亭 在黃鶴樓西,臨崖舊有石如鏡,宋賀鑄有詩,明初為亭以表之,今廢。

呂仙亭 即仙棗亭遺址,景泰四年重建。相傳亭前棗樹忽有實如瓜,太守令小吏往視,小吏竊啖之,遂仙去,後人因亭焉。今仍名「仙棗」 ,在黃鶴樓東。

壓雲亭 在黃鵠山。元世祖常駐此。至正間,建「廣永」 亭 ,在黃鵠山頂。

江漢亭 在府倅廳。宋張栻《記》。張芸叟《南遷錄》有云:「鄂倅公宇,因古城為亭榭,俯瞰江漢。」 乖崖亭 ,在布政司內,宋李燾設張忠定像祀之,有記。

封建亭 在城南梅亭山。明太祖既降陳,理駐蹕於此,得使報,生六皇子。太祖喜曰:「他日以此子王楚。」 及封王,議,齊寶三鑄不成,因悟曰:「朕昔駐梅亭,有言其王楚乎?」 一鑄而寶成。遣齎御製祝文,祭告封內山川,勒碑建亭。

達摩亭 在金口下龍床磯上,前有大銀杏樹二株,相傳即「折蘆渡江處。」

湧月臺 在黃鶴樓旁,三字石刻。相傳「湧月」 二字曹操筆,非也。按:操未嘗至鄂,不應有書,且「月湧大江流」 ,是取唐少陵句,必唐宋後人為之。《一統志》:漢陽鳳棲山下有湧月亭,宋黃清老建,石上有「湧月」 二字。或云後人移置於此而添臺字耳。今「湧月」 二字,石為一截,臺為一截,益知是清老亭中物。操書之謬,不辯自明矣。

郊天臺 在城東十里,今名「磨兒山。」 相傳昭烈祭天於此。

白陽臺 在城北十里。舊《志》:「梁武攻郢城,遣唐修屯兵於此。」

龍床臺 一名「鳳凰窩」 ,在高觀山下,後闢作玉皇閣。明太祖納降陳理時駐此,毀所獻友諒鏤金床。

北榭 在府署右,宋元祐間建,黃魯直有詩。張公洞 在龍泉。相傳張宣尉屯兵於此。磨劍池 在呂仙亭左。相傳秦始皇磨劍處。仙桃跡 在黃鵠磯上,有三桃跡。

「岳松 」 ,在洪山上,為武穆王手植。明季斧於賊,今復茂。

古無影塔 ,在黃鵠磯上,高不三尺,題「古無影塔」 四字。至今日照西畔,而塔無影。

寶像塔 ,在黃鵠樓前,元威順王太子墓。寶通塔 ,在洪山寺後。

鎮水犀 一在平湖門外,名鐵牛廠。一沈於水。元御書碑 在府學。元至順間,御書「《遠志》萬里歸程」 六字二碑刻歐陽元為贊。

武昌縣

鄂縣故城 ,《水經注》云:「古岸有鄂縣故城」 ,蓋舊樊楚也。

鄂王城 在縣西南二里。楚子紅封國城,今馬蹟鄉有鄂王故城,《土俗編》以為故鄂城是也。吳王城 ,在縣東,周四百八十步,內有宮殿故址,今廢。

吳大城 ,《水經注》云:「城東故城,漢將軍灌嬰所築,陶侃為刺史,理其地。」 又云:「吳王故宮,城前有御溝,後為天王廟,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