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8 (1700-1725).djvu/86

此頁尚未校對

祀陶侃、元結、蘇軾,今廢。

「惠民」 亭 在縣治北門馬頭上。

半壁亭 在縣治虯龍山城上。明崇禎末,知縣鄒逢吉建,題為「雲中半壁。」 有聯云:「環眉千嶂古;繞膝萬家熙。」 今廢。

陶侃「讀書堂 」 「在寒溪寺後」 ,今廢。

「吳王讀書堂 」 在寒溪山間,今廢。

歲寒軒 「在縣北」 ,俯瞰大江,今廢。

陶公宅 在縣西北,後為羅漢院。《武昌記》曰:「陶侃宅地中有黑石,中坳如樽,唐孟仕源命為杯。」 樽舊有碑,今廢。

淳老菴 在寒溪寺旁。宋宣政間,江西帥吳處厚從范坦遊,建「淳老菴」 今廢。

隋文帝舍利石塔 在縣東十里。《勝緣寺記》:「文帝以如來感應舍利,分布天下,建塔百所。此為第二。」

文星塔 明嘉靖初,教諭朱瓚築,後廢。康熙七年,縣令熊登重建。

鳳凰臺塔 明縣令李有朋建,今存。

「金牛鎮塔 市中」 石塔一座無考。

古煙墩二 ,一在燕磯風火山頂,一在屏風磯山頂,俱濱江。相傳陳友諒設,以燎望烽火。或云三國時已有,無可考。

三十六墩 在縣南二里。俗云「曹操疑塚」 ,非也。或孫吳時為之。又云:武昌地形如荷葉托珠,孫吳為此,蓋像之耳。或又云「孫吳宮中宮女站立之所。」 俱無足據。

呂公洞 ,在大江濱,有石刻「呂公洞」 三字,左右有石勒。

「吳老洞 」,在西山背,今為土。𡌧瓜圻, 在縣西五十里。吳王種瓜於此,有送瓜溝,今名為「宋家溝。」

嘉魚縣

白面山邑址 :縣治舊在魚嶽山東南。唐保大十一年,罹兵患,徙於白面山,即今之「白雲山」 也。宋平江南,百姓安堵,還舊治。今廢址現在。沙陽城 在縣東北里許,無考。

呂蒙城 ,在縣西八十里。孫權征長沙時城此,今無考。

岳公城 ,在縣東北四十里。岳武穆困楊幺城,此今無考。

晚泊亭 在魚山驛邊,為迎送之所。宋淳熙十三年,晁令立。嘉泰四年,縣令柴景望重修。後因岸圮,縣令朱鏜遷立。取少陵「喧嘩閱使星」 之句,更名閱星亭,久廢。

觀德亭 在射圃內。明洪武間,縣尹吳文起立,久廢。

落星亭 在文廟大成殿東,久廢。

仰高亭 在大成殿後,龍潭山頂,明正統十三年建。

威鳳亭 在鳳凰山演武亭舊址。康熙八年,縣尹李世錫建。

祭風臺 在赤壁相鄰。山頂有臺,諸葛武侯祭風於此。

赤壁 ,去縣西南八十里,與烏林相對,即周瑜敗曹操故處。削壁面西,上有《赤壁》二字。

《望夫石 》山頂一石,上有足跡,儼如婦趾。世傳夫役于外,其婦登山盼望,故名。

拄杖孔 在縣東陰山頂上。世傳葛仙翁嘗立其巔,杖拄石開,即成石窟,水清不溢,居民爭取以療疾。今止乾窟,因男女混淆,遂絕。

文廟古松 ,元主簿狄忠手植。明初尚餘百株,後漸摧折,僅存數十。邑紳熊開元「字《雨山》者,復手植多株,今頗暢茂。」

古柏 ,止一株,在城隍廟,約可十圍,始植不知何代,明末枝葉盡凋,歲餘復生,今青蔥如故。太平城 ,吳孫權遣魯肅征零陵,於此築城。虞帝廟 ,《通志》載「至元間監縣帖木兒創建,在龍翔山西,舜南巡,駐蹕於此。」 又云:「在縣治有斷碑,載及二妃事,其字漫漶不可考,今俱廢。」 竇參讀書堂 ,在河東滸,參為宋宰相。《通志》載參宅在石相寺。參未第時。讀書於此山神告當貴。後如其言。因捨宅為寺。

馮京讀書宅 在縣北西頭村。

趙葵故宅 在縣治西梅隱坊。葵為宋制置使,葵父方宦于蒲,生葵於此。

廖明略讀書軒 ,在鳳凰山。明略,為宋學士。周登仕讀書齋 ,在新溪,登仕為宋進士。「竹溪堂 」 ,宋蘇東坡書額,在竹山洞。

魏觀讀書亭 在蒲首山。觀為明祭酒。

葛仙山 即丫髻山。晉葛洪拜勾漏令,棄官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