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士民以開河請於撫院,謂可以洩西水,抱學宮。三年,知縣張崇德濬決,引松湖上流達漢水,逶迤五六里許,所占糧產申院,以無用官業抵之。而形家言:「河未遶過學宮,無益也。」 萬曆乙巳,孝廉方懋德尹迴,諸生劉梅、沈登瀛等復以請於中丞梁雲龍,令知縣陳鼎再濬。乃自文昌閣西南掘通古河,又價買曹一鳳田四畝五分,糧歸於官,從迎恩橋轉搬載口出迎漢水環抱有情,已成河道,特未深鑿耳。上有橋。
兩河口 ,在縣南十五里。
安河 ,在縣東北三十里。源出隨州,經孝感縣界,與溳合。
筭河 在縣北三十里。源出隨州,經孝感縣,出柘樹口與溳水合,亦名「東田南徑」 ,原非長流,春夏水漲,始通舟楫。至嘉靖末,衝決頗甚,與溳水逆流,合流淪水,而溳口以上,通塞不常。劉家隔士民以其狀聞院司道,府欲築塞筭河,以通商賈,雖未卒業,築塞頗易,況筭河原非故道也。關前河 上通德安,下達漢口,近淤淺。
《夾河 》水,從蘿葡溝入下臺口出,係劉家隔腰帶水近淤。
舊襄河 在劉家隔關前,至楊子港達柘樹口,今淤。
史港河 在周陂鄉。自田二河至豐門,今淤。金帶河 、包河 俱在縣治西北五十里。竹筒河 在縣治西七十里。明隆慶三年,巡撫劉愨委推官吳與言濬之。今冬涸夏泛,水不盈數丈耳。
田二河 在縣西九十里。
赤河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流出吳王口,達於沈下湖。
五龍河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源出京山,與應城界,兩邑人戶俱飲河水。屬「川」 者音輕清,屬「應」 者音重濁。
重石河 在縣西二百二十里,接應城界。橫河 ,在縣東北五里。
江西湖 :在縣治東南五里。
三臺湖 、湓港湖 俱在縣治東北九里。大松湖 在縣治北一十八里。上達景沔,下通溳漢。
許家湖 :在縣治東二十里。
安漢湖 在縣治北二十里。一名「岡下湖。」 段莊湖 在縣治南三十里。
白石湖 :在縣治南三十五里。
瓜子湖 :在縣治西北三十餘里。
野豬湖 在縣西四十里。
汋汊湖 :在縣治西四十里。
五湖 :在縣治西北四十里。
清水湖 在縣西北六十里。
卻月湖 :在縣治南七十里。首尾迂直,形如卻月。
沉下湖 :在縣治西九十里。
黃龍潭 :在縣治東二十里。
管公潭 :在縣治西南三十里。
周家潭 、邕齒潭 。丁公潭 。南浦潭。
三汊潭 :在縣西南三十里。
瀦龍潭 :在縣治南六十五里。
小理潭 :在縣治西南一百里。《通志》:漢水所注。按今鎮去縣止七十里,水亦不甚深廣。
麻埠港 在縣治東南五里。其源即漢水支流,自《戊子圻》分下流,仍入漢水。夏秋泛漲,可通舟楫。按:大河自廟頭曲流至縣城,計三十餘里,而此港止可十里,最為便道。崇禎中,嘗濬治之。城隍港 在縣治西南十五里雞鳴鄉。自景陵城隍臺至鐵石磯,今淤廢。
楊子港 在縣治北二十里,即襄漢支流。至柘樹口,仍與溳水合,雖腰帶水,儼天塹也。通應城、景陵、沔陽,然夏水泛漲,多為盜舟出沒。
張港 :在縣治北二十里。
螺螄港 :在縣治北二十五里。
曹木港 、皂港 俱在縣治西一百一十里。雞鳴汊 在縣治西一百二十里雞鳴鄉。元末徐壽輝為亂,時威順王寬徹普化鎮武昌,命其子接待奴佛家奴,以大船四十餘隻攻壽輝將倪文俊,且載妃妾以行。至此水淺船閣不能行,文俊以火筏盡焚其船,即此。
濾水洪 在縣治西南一百一十里。漢水經流處,接沔陽界。
牛角灣 在縣治西一百里。明隆慶初,承天府知府何濬之。今廢。
搬載口 :在縣治東南一里。舊時寬闊,今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