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碑潭 在縣西北五里。昔杜預《南征紀功》二碑,一立峴山,一沉萬山下,潭中一名「萬山潭。」 五娘子洲 ,在縣東五里漢江中。
虎尾洲 :在縣南三十里。
蔡洲 在漢水中,漢蔡瑁居焉,曹操嘗造其家。「解珮渚 」 在阿頭山下曲隈,鄭交甫遇神女解珮處。
斬蛟渚 ,在縣北二里。先有蛟為患,太守鄧遐拔劍入水斬之,患息。
檀溪 在縣西四里。漢昭烈所乘馬名的盧,自樊西走至此,溪中溺不能出,備急曰:「的盧今日厄,可不努力。」 乃踴躍三丈而過。按《明一統志》,梁武帝鎮荊州,潛造器械竹木,沉檀溪,為舟裝之。即此處。今涸。
《白公湍 》。秦白起伐楚,嘗涉此。
黑虎池 ,在縣東五里。按《一統志》作「黑龍池。」 水深而碧,牛僧孺嘗禱雨於此。
濯筆池 在縣西虎頭山上,昭烈嘗濯筆於此。馬跑泉 、甘泉 俱在峴山上。按《一統志》有二,一在城西南七里,一在太和山後。
「白馬泉 」 即「習家池。」
韓公井 在襄陽縣東三里。
孝義井 在城內,以唐孝子尹怦得名。
王粲井 一在萬山東。按《明一統志》「粲之故宅在焉」 ,一在習池上。
「葛井 」 ,在襄陽縣西二十里,即諸葛亮宅。《宜城縣》。
兩耳山 ,在縣東四十里,以形似名。
赤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土石皆赤,下有深潭。相傳周呂望嘗釣於此,名「釣魚洞。」
五車山 ,在縣東北二十里。俗傳龐居士舁金,棄此山下。
紫蓋山 ,在縣西一里,以形似蓋,故名。今西城跨其上焉。
鳳山 :在縣南四十四里。
石梁山 ,在縣西三十里。形似橋梁,上有龐德公祠。
女觀山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按《縣志》作「女冠」 ,有女觀,先聖七娘廟,故名。
牛心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又名青牛山。毓秀山 在儒學後。
覆船山 ,在縣南四十里。
團山 在縣南七十里
馬頭山 在縣東二十里。
兩乳山 在縣東三十里。有龍潭、古寺。二山如兩乳狀,故名。
香爐山 ,在縣東四十里。狀類香爐,相傳真武遊處。
臥牛山 ,在縣東五十里。有石如臥牛狀,今漸沒入土中。
鐵砧山 :在縣東八十里。
菜公山 在縣西二十五里。上產仙韭,故名。小尖山 在石梁山西,形尖小,俗號「沖天。」 鳳蚌山 在縣西三十五里。地名故縣山,形似蚌。雞鳴山 在縣東二十五里。相傳真武遊此,時值雞鳴,故名。
偏頭山 在雞鳴山東。相傳真武至頂上,山遂偏。
天龍山 在縣東四十里,上有天龍坑。
南泉山 在縣東七十里。山南有泉。
鷂子山 在牛心山南,上有風洞。
天池山 在縣西二十八里蘇家園。山頂有池,泉源不竭,近湮塞。
鳳凰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
臥虎巖 在縣東北十八里。相傳有人化虎於其處。
臥龍巖 在縣北
上滴水巖 ,在伍車山下,有伍子胥廟。
「下滴水巖 」 ,在赤山下,南有清漢寺。
分水嶺 ,在縣南六十里。水分宜城、荊門二界,故名。
王家嶺 在縣東里許
《夫子堊 》,在縣南四十里。自昔相傳夫子曾遊此。
赤湖岡 在縣南五十五里。
古羊岡 在縣西北四十里。因古有石羊,故名。走馬岡 在縣東南六十里。漢關羽練軍處。仙人洞 在赤山半,巖闊丈許,相傳有仙居此。漢水 在縣東四里,其源出隴西嶓冢山,由襄陽經縣東北入安陸。按《縣志》曰:「漢江源經本邑,抵安陸,至大別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