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河 即南漳縣蠻河,經縣西南六十里入漢江。按《明一統志》發源自房縣界,經南漳入宜城西南六十里入漢江,桓溫避父諱改名彝水。《縣志》:春秋時名鄢水,後名彝水,又改蠻河。
搗筒河 在縣東五里
潘家河 在縣東七十里,經石板灘至陰港入漢江。
新河 在城東大堤外
磨珠湖 在縣北二里。相傳有龍磨珠於此。泰山湖 在縣南一里官路南。西有泰山廟,今廢。
石子湖 在縣南四十里。
臭湖 故襄陽東。秦白起攻楚,立堤壅水以灌鄢,鄢壞,人多溺死,臭聞遠近,故名。
天鵝湖 在縣西十五里,地名「侯堂營。」
糠皮湖 在縣西北七里。相傳白起以糠擫其湖面,楚人避水,多溺死。
楊柳湖 在縣東南里許。
撈屍湖 相傳白起灌鄢於此撈屍,故名。清水港 ,在縣東南十五里。《縣志》:發源龍潭寺,入漢。
龍潭港 在縣西南里許。《縣志》:在城北一里。毛家港 在縣北二十五里,源出潑陂,經張家橋入漢。
拖鎗港 在縣東十里。今范家營。宋將范文虎與阿木戰敗績,拖鎗經此,故名。
陰港 在縣東三十里。源出南泉,至港入漢水。王城港 在縣東五十里,俗呼黃鱔港,入漢江。《縣志》相傳明嘉靖過此進膳。
史鳳港 :在臥虎崖南。
朱家港 在縣東三十里。水出上泉沖,西入漢。練港 在縣東南四十里,源出臥牛山,至赤山入漢。
灌子灘 在縣北二十里臥虎崖。《史》載宋將范文虎以兵船二十艘援襄陽,與元將阿朮、劉整戰敗於此。
連四洪灘 在灌子灘下。四灘相連,故名。今淤。赤灘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史》載宋京湖都統張世傑帥師救襄陽,與元人戰於赤灘,敗之,即此。
交了灘 在破河腦,因蠻河水出漢江,二水交流,故名。
倒上洪灘 在交了灘七里。或云:「船至倒轉一灣方可上。」 或云:「小河之水漲則逆流。」
石羊灘 在倒上洪灘七里,因楚平王廟有石羊,故名。
湍灘 湍灘腦《史》載,元將阿朮率萬戶阿剌與宋將范文虎戰於湍灘,敗之,即此。
長渠 在縣西四十里。荊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間曰「沔水」 ,楚屈瑕伐羅及鄢,亂次以濟,是也。秦白起攻楚,壅是水為渠以灌鄢,遂拔楚都。
中洲 ,在縣東五里。漢江中水頻浸沒。
皇清康熙癸亥春,胡邑令植柳數千以備薪,民因呼。
曰胡公柳
羊祜汊 ,在縣北三十里。晉羊祜守襄陽郡,因漢有汊河,故名。
康坡汊 在縣南十里
樓子汊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清水港。南龍坑 在縣北三十里。天順間,有龍出此,故名。天龍坑 在縣東四十里天龍山上。闊丈許,其深莫測。
天坑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鷂子山,深不可測。宋元軍戰牛心山,入多坑此。
西壇溝 在縣西二里許。
屈家溝 在縣東半里。自龍潭港東流入漢。龍池 ,在縣南十五里故襄城內。韓愈《宜城驛記》曰:「白起堰」 是也。今有龍池寺。
月牙池 ,在縣西二十里古羊岡,即月池。洗馬池 ,在縣東南六十里。相傳關羽洗馬處,前有關王廟。
蓮花池 ,在報恩寺東,去縣一里。
金沙泉 在縣東二里。其水造酒甘美,世謂「宜城春」 ,又謂「竹葉春」 ,久塞。
珍珠泉 在縣東七十里。泉出如珠,其水入漢。南泉 在縣東九十里。俱入漢江。
雙池泉 在縣西南二十里。
湯泉 ,在縣南八十里。《窄由》泉溫,中有池,雖冬可浴。
千佛井 在報恩寺北
八角琉璃井 在縣南二里泰山廟後,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