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1 (1700-1725).djvu/7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王子買為舂陵侯,至戴侯仁請徙南陽,元帝時,乃徙蔡陽白水鄉為春陵侯。望氣者蘇伯阿見舂陵城,嘆曰:「氣佳哉!鬱鬱蔥蔥。」 及光武即位,改曰章陵。按《一統志》,蔡陽漢屬南陽郡,今屬棗陽。南陽城 在縣東南三十二里。晉司馬周偘築臥牛臺 在縣境,漢光武嘗騎青牛于此。三臺 在報恩寺後,各塚突起,高丈餘,為縣治後枕。

無梁臺 在縣南二十里。臺殿皆磚石,不用寸木,因名「無梁。」

「地藏臺 」 ,在縣小東門內報恩寺。

「勤民樓 」 即元時所置花縣譙樓。縣有八景,此其一。

漢光武宅 ,在縣東南四十里。宅南有「白水。光武幸舂陵祠園廟,因置酒舊宅,大會父老故人」 ,即此地。

夕陽館 在縣東

廣昌館 在縣北

穀城縣

穀城 ,在縣西北五里。即古穀國。

延岑城 ,在縣西八里。岑漢南陽人,起兵武當,于此築城。

洛陽城 在縣東十三里,不知何時築址尚存。張飛城 ,在縣西南五里,相傳張飛築址尚存。廢筑陽縣 ,在縣東四里,漢為縣。蕭何之子封筑陽侯,即此。按《明一統志》:「梁置郡,隋廢郡,改縣曰穀城。」

廢乾德縣 在縣北。《明一統志》:在穀城縣。宋分穀城置此縣,後改為光化縣。

水南寨 前後莊 俱在縣境。

格壘 在縣南十二里岡上,東臨漢水。漢末,劉表將李氏甚富,有僕數百,以其奴戶立筑陽縣,率眾保此,因號「格壘。」

磨兜鞬石 在縣城門外道傍石人,其腹上有銘云「磨兜鞬慎勿言」 六字,鞬刻傳作堅。又距縣西四十五里,有二石人相偶而立,腹上一刻云「已及」 ,一刻云未匝。莫曉其義。

光化縣

酇城 秦置酇縣,漢封蕭何于此。《明一統志》:「梁立酇城郡,後周廢入陰城,址有二墩在舊縣前,今傾入漢水矣。」

順陽王城 ,在固封山下。

空城 在縣北五里

古陰城 即陰城鎮,為「北集街。」 萬曆間遷城,改為「西集街。」

古城 ,在縣東北三十里,基塹尚存。

千歲堂 宋張士遜建

霽景樓 在舊縣前

毓秀閣 、仰賢閣 、臨漢閣 俱在縣境內。豐功閣 在舊城上,廢。

草書閣 「在舊城東北門」 ,廢。

金雞塚 ,在縣東北五里。

均州

三王城 ,漢末王莽支庶王康、王常、王鳳,各築一城,志在不軌,佯城此以禦侮。光武興,皆墮址。一在州東北,一在州東南,一在州西南城隅。濮王宮 在州內,今報恩寺即其址。按:《明一統志》:「唐太宗第三子泰,初封魏王。太宗廢太子承乾欲立泰,長孫無忌請立晉王治,改封泰濮王居此」 ,即乾明寺址。

巨無霸寨 在州東十五里。龍泉寺即其址。滄浪亭 ,在州東北三里濱。漢江孺子歌處。又「屈原遇漁父歌處。」

尹公亭 在州境,宋尹洙謫居時建。

禹蹟池亭 在禹蹟池上,昔禹治水時至此。「臥雲亭 」 ,在龍山上。

井泉亭 在州南赤山東。

紫雲亭 在凈樂宮內。按《明一統志》:「宋晁端夫云:『面迎武當之疊嶂,左瞰漢江之巨浸』。明永樂十七年,奉敕重建。」

宗海樓 在州東一里。宋陸凱有記。按《明一統志》:「下臨清漢,江山映帶,景物之變無窮。」

《帝舜耕蹟 》在土陂窯子鋪,去州九十里。《舜碑》僅存螭首,不知何代立。

「舜子井 」 在姚子鋪,即浚井出處。

舜子床 在州南葫荻山,舜耕歷山處。距州一百三十里。

社柏樹 ,《水經》:「南陽武當有社柏樹,大四十圍。梁蕭欣為守,伐之。忽有一大蛇從樹中出,群蛇隨之入南山,聲如風雨之撼樹,人皆驚異。」 舊志:「樹在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