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1 (1700-1725).djvu/83

此页尚未校对

宛。嗟歲聿之云暮,結窮陰之涸沍。市蕭條以罕人,盜 充斥而滿路。微奔走之僕御,有啼呼之幼孺。川層冰 而每涉,塗積雪而猶步。晝兮夜兮,曾莫解於馳騖;惟 寢與食,曷嘗忘於恐懼。略南鄉之左鄙,凌北津之勁 渡。偉夫峴首之為鎮也,峻隅百雉,危甍萬井。森松篁 之薈蔚,劃廛街以周整。前山縈依而秀㧞,斜漢杳映 以清迥。秔梌蔗橘,雜荊衡之蓄;桑麻黍粟,侔冀魏之 境。漢之盛也,移南國之冠蓋;「晉之衰也,為北門之捍 屏。」今方嶽之仁明,惠久要於平生。幸羈旅而獲宥,旋 載筆於戎旌。陪後車於南紀,儼四牡以專征。歷隤墉 而訊諸,乃楚鄢之遺城。昔漢皇之標季,間諸侯之釋 位。聞景升之是牧,歎興廢於茲地。其後綏懷勁楚,抗 折強魏,雄九域以高視,為一方之所庇,亦謀猷所賴 而致也。於時寇盜蜂聚,生民失土,賢雖避世,才亦擇 主,有臥龍之奇英,視江、漢而胥宇;遭劉后之側席,聿 疇咨於草莽;若游魚之在水,尚三顧而後語。其始也, 亦將稜威漢沔,用武荊楚,俟時觀釁,終然義舉。然後 包井河洛,盪滌陳汝,迎帝配天,不失厥序。既中流之 顛覆,故宏算而乖阻;信雲長之寡謀,亦天命之弗與。 猶復廓邛峨之險,奮賨濮之旅。鋪敦隴阺,震懾關輔。 致中原於旰食,振衰漢之遺緒。洸洸乎俾千祀而景 慕,宜其易名於忠武,不其偉歟!方其躬耕漢渚,獨詠 《梁甫》。輕夫管樂,莫之云許。伊唱高而和寡,亦惆悵於 前。古道不同,不相為謀,斯之謂矣。荊雲兮蔽虧,朔鴈 兮差池。雲有迴兮鴈有歸,嗟予行兮愴遲遲。諒窮愁 兮莫諼,雖九醞兮奚施。

《宜城驛記》
韓愈

此驛置在古宜城驛東北,有井,傳是昭王井,有靈異, 至今人莫汲。驛前水,傳是白起堰西山下澗灌此城, 城壞,楚人多死流。城東陂臭聞遠近,因號其陂曰「臭 陂。」有蛟害人,漁者避之。井東北數十步有楚昭王廟, 有舊時高木萬株,多不得其名,歷代莫敢剪伐,尤多 古松大竹。于太傅帥襄陽遷宜城縣,并改造南境數 驛材木取足。此株舊廟屋極宏盛,今惟草屋一區。然 問左側人,尚云「每歲十月民相率聚祭。」其前廟後小 城,蓋王居也。其內處偏高廣圓,方八九十畝,號殿城, 當時王朝內之所也。多磚,可為書硯。自小城內地,今 皆屬甄氏。甄氏於小城北立別墅以居。甄氏有節行, 其子逢以學行為助教云。

《上襄陽李僕射啟》
柳宗元

宗元啟:「昔周室中興,得賢臣召虎,師山江、漢,以平淮 彝。故其詩曰:『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其卒章曰『于周受 命,自召祖命』。以明虎者召公之孫,克承其先也。今天 子中興,而得閣下,亦出江、漢以平淮寇,克承於先西 平王,其事正類。然而未有嗣《大雅》之說以布天下,以 施後代,豈聖唐之文雅,獨愧周室哉?某身雖陷敗,而」 其論著往往不為世屈,意者殆不可自薄自匿,以墜 斯時。苟有補萬分之一,雖死無憾。謹撰《平淮雅什》二 篇,齋沐上獻,誠醜言淫聲,不足以當金石,庶幾代洪 烈。稗官里人,得採而歌之,不勝憤踴之至!輕黷威尊, 戰越交深。謹啟。

《孟亭記》
皮日休

明皇世,章句之風,大得建安體。論者推李翰林、杜工 部為尢介。其間能不愧者,惟吾鄉之孟先生也。先生 之作,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令齪齪束人口者,涵涵 然有干霄之興。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北齊》美 蕭愨有「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先生則有「微雲澹 河漢,疏雨滴梧桐。」《樂府》美王融「日霽沙嶼明,風動甘 泉濁。」先生則有「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謝朓之詩 句精者,有「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則有「荷風 送香氣,竹露滴清聲。」此與古人爭勝於釐毫間也。他 稱是者眾,不可悉數。嗚呼!先生之道,復何言耶?謂乎 貧則天爵於身;謂乎死,則不朽於文。為士之道,亦以 至矣。先生,襄陽人也;日休,襄陽人也。既慕其名,亦睹 其貌。蓋仲尼思文王則嗜菖歜,七十子思仲尼則師 有若,吾於先生見之矣。說者曰:「王右丞筆先生貌於 郢之亭,每有觀之志。」四年,滎陽鄭公誠刺是州,余將 抵江南,艤舟而詣之,果以文見貴,則先生之貌縱視 矣。先亭之名,取先生之諱。公曰:「焉有賢者之名,趨廝 走養,朝夕言於刺史」前耶?命易之以先生姓。日休時 在宴,因曰:「《春秋》書紀季公子友仲孫湫字者,貴之也。 故書名曰貶,書字曰貴,況以賢者名署於庭乎?君子 是以知公樂善之深也。百祀之弊,一朝而去,則民之 弊也,去之可知矣。見善不書,非聖人之志。」宴豆既徹, 立而為文。咸通四年四月三日記。

《襄州孔子廟學記》
前人

「天地,吾知其至廣也,以其無所不覆載;日月,吾知其 至明也,以其無所不照臨;江海,吾知其至大也,以其 無所不容納。料廣以寸管,測景以尺圭,航大以一葦, 廣不能逃其數,明不能私其質,大不能亡其險。」偉哉 夫子!後天地而生,知天地之始;先天地而沒,知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