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1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長子撫孫養生送死之樂,豈復知有祖宗經理艱難 之功,師武臣力之故哉?想夫元戎當歲時之豐樂,軍 士之休寧,與其守臣賓佐吏士飲酒作樂於斯樓也。 憑高望遠,徘徊四顧,觀夫人民、城郭、山川草木於煙 雲,請幫助識別此字。靄之間道先世之功烈,以詔其子孫,使無忘警 戒於無虞,而世世保茲樂土,以奉國家盛德於無窮, 則自三將軍始也。峴山之崇,檀溪之深,視彼異代之 士,概盡瘁於一時,使遺名於後世,而自託於茲者,則 可以一慨也夫。

《重修武安靈溪二堰記》
何文淵

堰,以武安靈溪名,尚矣。考其地,皆故中廬縣界。始秦 將武安君白起攻楚,斷鄢水灌城,拔之。晉避桓溫父 彝嫌名,改曰「蠻水堰」,因其故堨,則長渠之源也,溉田 二千頃。唐大曆四年,節度使梁崇義修之,仍建祠宇。 宋至和二年,宜城令孫永理渠之壞塞,俾復其舊,為 民約朿,時其蓄洩。南豐曾鞏知襄州,遂著令為之記。 紹熙改元,都統華公,淳祐十二年,荊湖制置李曾伯 兩命屯田官葺而完之。靈溪之為堰,首受清涼河,下 通於木渠,即古之木里溝也,灌田六千頃。渠始開於 楚、漢,南郡太守王寵鑿之。宋治平二年,宜城令朱紘, 淳熙十一年總領蔡戡等,凡兩濬治,具載《貞珉》。二渠 之為利廣矣,宋李后粧奩田在是。我朝至元十年,既 平襄漢。又六年,舊屯田官劉漢英,洎其屬丁思明、劉 興、黃漢臣等,圖而上之。東北抵漢江,南際安陸、荊門 界,則南漳、白羅消溪也。有命作恆業於大護國仁王 寺,以為隆福宮焚修之資,官以提領歲課所入之租。 大德三年,改營田提舉司。逮六年,中政院同僉李英 奉旨出內府金,募民修築,斬伐竹木,虆梩土石隄防, 障橫潰,完崩缺,瀹壅閼,心計手授,略無寧暇。是以不 數月而告成,若神明有以陰相之者。所謂「鍤雲渠雨」 之謠,亦無愧德於鄭國也。至大庚戌夏六月,大水,堰 復決,官為葺理。延祐改元,文淵來守襄漢。越四年丁 巳春二月,提舉趙琦偕都目王請幫助識別此字。吏黃伯榮、蕭恭來 曰:「兩堰之修,厥績甚茂,乃吾元之勝事。苟不紀之,以 至落莫無聞,我輩實任其責。子司文衡者,敢不屬筆。」 按《志》書,襄之西南諸堰,獨武安靈溪為大蹟。其始所 作,戰國之世,距今一千七百五十餘年。其間起廢更 新,以利國便民,所可知者纔數人爾。其不可知而同 草木湮腐者夥矣。漢召信臣、杜詩相繼為南陽,開通 溝瀆,以廣灌溉,修治陂池,以拓土田,民遂有父母稱。 厥後征南將軍杜預鎮襄陽,修召之故蹟,引滍淯以 浸田萬頃,眾庶賴之,亦號「杜母。」且召之故蹟在南陽 者,預猶為之,矧茲二渠適屬襄土,反無其功耶?嗚呼! 史籍無傳,則亦已矣。後之蒞是職者,不墜李侯之功 而踵召、杜者,豈無其人哉?既以所聞而第之,識其歲 月云。

《封襄王制》
明·仁宗

制曰:「朕惟君臨萬邦,必封建諸子,以鞏固宗社,屏衛 皇家,宏治平悠久之福。隆古聖王逮我皇祖、皇考,咸 由斯道。朕嗣承洪業,祇懷永圖,咨惟第五子瞻墡,天 資純茂,賢哲夙成,今特封爾為襄王,居國長沙,子子 孫孫,世守茲土。於戲!惟學廣性,惟德祐身,惟謙惟恭, 戒於荒逸,親仁愛民,屏遠邪佞,永篤忠孝之志,毋忘 君親之恩,則光昭藩輔,福祚長世。」敬之哉。

《重修襄陽城堤記》
趙永

襄陽,湖南首郡也。城之北界以漢水,障以巨堤,以備 衝漲之患。正德丙子,大水潰堤,城亦就圮。憲副聶君 率所屬大度土工,擇日告成,民歡然從之。方水之退 也,沙積堤上,因而成洲。君植柳萬株,以固堤岸,復築 二堤于城西,民賴以安。歲再閱,厥功告成。郡大夫徵 文以紀其績。予謂:「藩臬之設,凡以為民也,居以城郭」, 養以土田,教以學校,斯三者固守令之職,而藩臬統 之上,而國家之治忽關焉,其事可謂重且大矣。夫一 郡之間,四方相距綿亙千餘里,其地可謂廣矣,生齒 之繁,動以數萬計,其人可謂多矣,分田以制賦,定則 以立役,其法可謂詳矣。斯數者皆藩臬之事也。藩臬 得其人,則賦有定法,役有定等,教有定則,罰有定律, 民之沐恩向化者,皆夷然以安,欣然以和,天下之治, 亦於是乎考見矣。使徒以威而不以愛,以法而不以 情,兼以剝削其民,用肥其身,以厚其家,則上失其道, 民無所依,雖高城深池,不能強而使之守矣。吳起所 謂「在德不在險」者,正以是歟。昔唐邕守并州,齊主謂 為金城;李勣守并州,唐太宗稱為「長城。」蓋其德足以 服近,威足以制遠,隆名重望,隱然為一方之鎮。蓋有 不賴城而安,不因險而固者也。善域民者,果專恃乎 城耶?聶君舉庚戌進士,在官清慎,有幹局,創立條教, 用繩不法,民畏威不敢縱。且聽訟惟允,犴獄無冤。民 凡取贖,悉貯於官,用需公費。若夫成城之役,民不勞 而事就緒者,亦其一端也。姑書以為記。君諱賢,字承 之,川之長壽人。

《鎮南樓記》
魯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