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水路五千五百七十里,陸路二千七百里。
廣八十八里,袤三百二十七里。
隨州
東至德安府,一百三十里。
西至安陸府鍾祥縣,二百里。
南至安陸府京山縣九十里。
北至河南南陽府唐縣界二百五十里。
應山縣
東至孝感縣界,七十里。
西至德安府九十里
南至安陸縣界,四十里。
北至信陽州,「恨這關九千里。」
形勝附 府志
本府。〈安陸縣附郭。〉
《漢東志》:「介襄、郢、申、漢之間。」
李白《代答孟少府移文》:「連翼軫之分野,控荊衡之遠勢。」
《元和郡縣志》:「其城三重,西枕溳水。」
《文獻通考》:「巖石隘狹,道路交錯。」
宋李元衡《鎮楚堂記》:「為一都會。」
《黃世長》詩:「秦頭楚尾。」
據荊襄,連秦蜀,控關洛,以臨吳越,為上流重鎮。然土地磽瘠,民率呰窳,家鮮蓄積,地處衝疲,古齊淮甸上游,《孟德》所稱「山川相繆」 者也。人文鼎盛,與省會埒。
白兆西峙溳水環流
雲夢縣
地有郢襄澤環申漢
應城縣
「靈池炎歊,潛行乎楚國;溫泉淵靜,奮發乎京山。」 《孝感縣》
九嵕疊嶂於東南,澴水瀠洄於西北。
隨州
城跨《楚子》之雄,誕降《神農》之瑞。
應山縣
峰標「南極,穴隱洞庭。」
德安府星野考 府志
府總
《春秋緯》:「自大別以東,至雷澤九江荊,為衡星。」 《春秋運》:「斗樞第四名權,第五衡。」
《春秋元命苞》:「軫星散為荊州,分為楚國。荊之言彊也,陰盛物堅,其氣急悍也。」
《星經》翼二十二星,凡十九度。軫四星,凡十七度。《星緯》玉衡主荊州。
《星書》以北斗二星主楚,以五車五星次舍在畢宿者,中央一星主楚。
《爾雅》:「荊屬衡星。」
《路史》載,魏陳卓郡國躔次,自張十七度至軫十一度,鶉尾,楚分。
蔡邕《月令章句》,「起張十二度至軫六度為荊州。」 孟康「太嶽為衡。」
費直說《周易》,起張十三度。
皇甫謐《帝王世紀》:「自張十八度至軫十度,曰鶉尾之次。於辰在巳,謂之大荒落。於律為彝,則斗建在申,今楚分野。」
《晉書》。「翼軫屬荊州。」 南陽入翼六度。南郡入翼十度。
《爾雅邢昺疏》:「巳為鶉尾。初張十度,終軫十一度。」 《舊唐書》:翼,鶉尾之次,巳初起張十五度,中翼十二度,終軫九度。其分野自房陵、白帝而東,盡漢之南郡、江夏,東達廬江南郡,濱彭蠡之西,得漢長沙、武陵、桂陽、零陵郡。又逾南紀,盡鬱林、合浦之地。荊、楚、鄖郡、羅、權、巴、夔,與南方蠻貃殷南河之南。
唐一行分《南紀》《北紀》,由漢水之陰,趨均州光化、穀城、棗陽,析而隨州,抵應山,於漢陽為南郡漢川、漢陽,逾武昌,泛樊口入黃州,括二郡全境以至德安之安陸、雲夢、應城、孝感,其地為江夏郡,入翼十二度。
德安府山川考一 府縣志合載
本府。〈安陸縣附郭。〉
內方山 即章山,古名豫章,在府北四十里。《左傳》云:「吳師自豫章與楚夾漢。」 李白詩:「南來不得豫章書」 ,此也。今俗名橫山,又曰峒山,亦曰橫尾山。
吉陽山 在府東北六十里。群峰疊峙,澗水瀠漩,中有南北二吉,故云。隋置吉陽縣,其陽平壤可城。舊《志》云:「縣在山南」 ,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