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3 (1700-1725).djvu/41

此页尚未校对

角河經停前驛河至兩河口,泛柘林鋪,下鐵塘口,一發源于茅栗山安亭港,出悠悠河,至龍泉山,與大河合。一發源于小溪山三丫嶺,經多雲,過陶家鋪河,至沙河,合諸水於鐵塘口流。尋轉縣前,謂之「縣河。」 自縣西流匯張家湖,會馬頭橋河、殷家河眾水,西南流黃蓮觜走下新達、東觀,出急水入大江。

西北之水 ,一發源於青草、太平六渡河。三十六《水經考》田沖下大河鋪至白花坂,分流為二:其西流者入長安湖;其東流者下桂家賽,入濯港。一發源於安德山,經漆木港入大河,洩太白湖;一發源於大葉山,經雙城小河,斜下龍頭山河,至舒城山河,合長安湖,入濯港,東流黃蓮,皆走下新達東觀,出急水,入大江。

南面之水 ,自白湖渡河接太白湖,通孔龍小江。小江築有壩,壩北亦達黃蓮觜,壩南直達清江鎮,即濱大江。

縣前河 在縣治南

隆斗河 在縣東十五里。

龍坪河 在縣北四十里。

西河 ,在縣東北十里。

亭前河 在縣東北三十里。

感湖 ,在縣東南五十里。

涉湖 ,在縣東南六十里。

楊林湖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源湖 在縣東南三十里。有大源、小源。

太白湖 在縣西南四十里。

陶水湖 在縣西南四十里。

柴池湖 在縣西南九十里。

白湖渡 在縣西南三十里。

濯港 在縣西南二十里。自濯港至孔壩,於此運餉。

黃花港 :在縣南二十里。

清油港 :在縣南二十里。

安亭港 :在縣東南十里。

大港 :在縣東南二十里。

古港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桂公堤 在縣長樂鄉一帶,皆濱江。上自壟坪、保賽廟,歷蔡山、何家堡,屬黃梅。自何家堡歷套口,至小池口,屬下袁家圍,至斷腰,又屬黃梅。明初,康茂才建長堤於沿江,屢修於知縣楊本俊、范德超。萬曆三十六年戊申,洪水衝堤,破口數十處,崩陷田地三千餘畝,民舍俱漂,棲泊無所。知縣桂生芝駕舟載銀米沿堤周濟。已而懇上臺發帑建堤,棄崩陷之險口而改築內地。其餘破者補之,卑者增之,高堅倍昔,百姓利賴,名《桂公堤》。

鍾公堤 前名曾公堤。縣南自濯港三十里抵孔壟,地勢窪下。春夏之交,洪水渰沒官道,行旅苦之。明萬曆十年,署縣事推官曾維倫捐俸築堤三十里,歲久崩塌。萬曆四十八年,知縣鍾籲俊重築此堤,捐俸雇工,或勸有財者助之,或罰有罪者曰:「以官贖鍰,為汝作功德,又以寬汝辜。」 民樂於輸。堤高一丈,廣丈二尺,裝沙覆其上,沿堤樹楊柳三尺一株,樹茂,行人暑不張蓋。自孔壟下至清江,填補修築,高阜蕩平,百姓感之,故又曰「鍾公堤。」

石公堤 又名「斷腰堤」 ,即桂堤之尾也。一破則楊穴無寸土可以立錐,且泝而上之。灌下新至黃蓮觜,亦是水政要害之地。

皇清順治六年,邑鄉官石鎮國任安池道會、《德化》、宿

松、黃梅三縣合築。高廣倍前。作屋堤上。令民駐守。著《經紀積榖》。以備修堤之需。

嚴家閘 下孔壟十五里。德化之封郭洲,歲苦坐湖渰沒,而黃梅之柴池湖亦受其害。萬曆年間,德化紳衿會梅之孝廉邢懋學、司馬汪可受,相地勢,買嚴氏田地,穿堤建閘以畜洩之,名「嚴家閘。」

武思穴壩 在縣東三十里。自楊家穴至宿松分界。

西池塘 在縣城西北,諸水匯此。

白馬堰 ,在縣北十里。

穀嘴堰 在縣北十五里。

老鴉堰 在縣龍坪河之衝。

三渠堰 ,在縣東南三十里。

萬家井 在縣前,一名「義井。」

清泉井 在五顯廟後

忠井 ,原張家井。鴻臚張訓居此。聞建文遇難,正衣冠北拜,赴井死。族人名為「忠井宅」 後賣與羅姓,遂名「羅家井」 ,在五顯廟東。

段巷井 在段家巷,井欄石鐫曰「政和三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