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4 (1700-1725).djvu/119

此页尚未校对

建在沙市東頭者,舊名永思祠,巢淵名詒穀祠。仲宣樓 在府城東南隅。相傳即五代高季興望江樓。宋陳堯佐鎮荊,易今名。按《登樓賦》注:「樓在江陵。」 梁孝元《出江陵還》詩:「朝出屠羊縣,夕返仲宣樓。」 《先賢傳》云:「荊州有王粲宅。」 則樓當在江陵。

曲江樓 在府學前。舊名南樓。唐長史張九齡嘗登樓賦詩。宋張栻重建,因易今名。朱文公《記》:雄楚樓 在府城上,五代時高氏內城樓也。今城雖遷,而名仍存。按:唐江陵節度陽城郡王新樓成,杜甫為賦二詩。一云「西北樓成雄楚都。」 後人蓋因此立名。

明月樓 在府城東北隅,因湘東苑內舊名也。梁顏之推有「屢陪明月夜」 之句。或曰:此樓舊為劉孝綽建。

東華樓 在城東草市岳山橋,縣令孔貞一建。寧賓樓 在城東七里故隄上。成化間太守張巖建,俗名「過街樓。」

陽雲樓 湘東院內樓也。樓極高峻,遠近皆見。庾樓 在城東五里故隄內,相傳庾信家此。元稹詩:「庾公樓悵望,巴子國生涯。」 明時建三節祠於前,謂之表忠樓。

棲霞樓 在江陵城西北,宋臨川王劉義慶置。俯臨城隍,吐納江流。《始興記》:「樓在羅公洲樓下。洲上果竹交陰,長楊旁映,高梧前竦。雖則城隍,趣同丘壑。」

清德樓 周長孫儉為荊州刺史,吏民請建此樓,立碑頌德。今遺址無考。

襄陽樓 ,元微之云:「在江陵節度使宅北隅。」 而樓表郡名,未知何義,豈以孟襄陽曾署從事寓此耶?張祜詩:「孟簡雖持節,襄陽屬浩然。」

「江漢樓 」 ,高氏內城東門樓也。元廉訪使益智禮普化修,趙子昂書額。

望江樓 在榷關前,主政李寅置。《銘》曰:「洞鑒楚水,顯赫巴山。如坐污穢,當不生還。」

捲雪樓 在沙頭,公安袁宏道之別業也。俛瞰江流,風起濤飛,有如捲雪。

望闕樓 即府治前之麗譙也。相傳舊置銅壺玉琯,漏刻分明,故俗有「荊州更鼓澧州春」 之語。明崇禎中,樓燬後復新之,名曰古樓。

萬卷閣 在府城東。宋咸平初,朱昂與弟協致仕,於所居建此閣,藏其手抄古今書萬卷,因名章華臺 。酈道元言:在離湖側,高十丈,廣十五丈。《左傳》謂「築臺於章華之上。」 韋昭以為章華亦地名也。《新唐書》云:「翟王使使之楚,楚王誇之,饗於章華之臺,三休乃至。」 今監利有臺曰三休,亦云靈王所築。袁中道云:「章華臺在今」 三湖之間,所云蒿臺寺諸處,或其遺址。近沙市者為豫章臺。唐胡曾詩:「茫茫衰草沒章華,因笑靈王昔好奢。臺土未乾簫管絕,可憐身入野人家。」

絳帳臺 在府城西南,後漢馬融教授之所。融坐高堂,施絳紗帳,前列生徒,後設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

豫章臺 ,楚故城址也。豫章岡在其西北,俗呼看花臺。陳子昂詩:「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 元稹詩:「草沒章臺北,隄橫楚澤湄。」 謂此臺也。臺前大道,直接古隄,有老柳數十株,含煙弄月,牧宰群英,多所遊幸。

落帽臺 在龍山,後人因孟嘉落帽,築臺其上。唐李群玉詩:「落帽臺邊菊半黃,行人惆悵對重陽。」

熙春臺 在承天寺,唐羅君章宴遊之地。又有「澡新臺」 ,今府城西隅城隍祠基是。舊為延壽寺,相傳亦君章遺跡。

釣臺 在江陵西南龍陂北。《水經注》:高三丈四尺,南北六丈,東西九丈,相傳楚莊王垂釣處。《檮杌史》云:「莊王與晉戰,勝之,懼諸侯之畏己也,乃築為五仞之臺,既成而觴諸侯請約。王曰:『我言而不當,諸侯伐之』。於是遠者來朝,近者入賓。」 則釣臺者,楚王所以釣諸侯也。

「陽雲臺 」 ,亦楚王所建。今惟傳「章臺豫章」 ,而茲臺無考矣。

漸臺 在城東六十里。昭王貞姜漸臺遺跡。俗呼為「畢漸」 者非一,名畢家莊。

天井臺 在天井西岸。《荊州圖記》:「因基舊隄,背邑面河,實郊廛遊憩之佳處也。」

讀書臺 ,《名勝志》云:在城東之法相院,高從誨置,蓋本諸梁文範先生也。先生即劉虯,字靈預。轉魚臺 ,在諸倪岡,南平將軍倪福可故宅也。清暑臺 ,在赤湖東北。《水經注》言:高六丈餘,縱廣八丈,一名大置。秀宇層明,彌望周博,遊者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