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4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赤坂岡 在《紀南》城南。岡下有瀆水,東北流入城,曰「子胥瀆。」

豫章岡 ,在沙津北。豫章口、豫章臺,皆因以名。斑竹岡 ,《江陵記》云:「去城五十里,楚平王墓在焉。」 韓翃《送人至江陵》詩:「斑竹岡迎山雨暗。」 此也。祭祀岡 ,在郢城東門外,故楚之東郊也,歲時在此望祭。

大戰岡 在赤岸,相傳關壯繆伏兵處也。諸倪岡 ,在城東三十里。五代高氏以將軍倪福可有功,分賜土田,子孫世居之。東坡詩云:「古姓聚成村」 者也。

高陵岡 :在府治西二十里。

八洞口 即沙市西門城,舊為望江亭。故老云:「有洞潛通諸蠻。」 元大德中,建城隍祠於其上以鎮之。

大江 在府城南。發源自岷,逕此東與漢水合。蘇代告楚曰:「蜀地之甲,浮船於汶,乘夏水而下,五日至郢。」 即此水也。盛弘之云: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加疾也。漢水 由圻口分入,合楊水湖水而東南流注於江,十里九灣,郢沔之間,瀦為澤藪,皆漢之漾也。《史記》:吳兵之來,楚使子常夾漢水陣,軍敗,吳乘勝逐之,五戰及郢。今長湖一帶多吳入郢之蹟。《語》曰:「徑莫如濟,曲莫如漢。」

祥溪水 ,楊水所合。《水經注》云:「祥溪出縣北葢諸池散流會合而成。」

子胥瀆 一曰《西京湖》,吳師入郢所開也。東北由紀南城出,西南注於龍陂。或言此瀆靈王時立章華臺,漕運所由也。

漕河 在城北,晉元帝時開,即沮漳所逕也。自羅堰口入大漕河,直通襄漢。今草市河是龍門河 ,自草市達於沙市,俗名「便河。」

白河 在城東。朱文公《曲江樓記》云:「張侯敬夫守荊,鑿門通道,以臨白河。大江重湖,一目千里。渠子河 受龍灣市諸湖陂水,下達楊河,水泛則楊河之水瀠洄而上矣。」

「西湖 」 在城西十里。子城之西,亦有西湖,故遼邸別墅。

東湖 :在府治東北五里,廣袤數十里,一郡勝概,今為畎畝矣。

赤湖 ,在城西北一十五里。湖周五十里,城下陂池皆來會同。盛弘之云:「昭王十年,吳通漳水灌紀南城,入赤湖,進灌郢城。」

南湖 在城南三里。唐鄭審謫居江陵,構亭其上。杜甫寄詩云:「東郡時題壁,南湖日扣舷。」 又云:「今日南湖採薇蕨,何人為覓鄭瓜州。」

瓦子湖 在城東五十里,水面空闊,無風亦瀾,一名長湖。或云因楚囊瓦而名。中有吳王壩、擂鼓臺,皆入郢時遺蹟。

「太白湖 」 與瓦子湖連,李青蓮謫夜郎時,曾泊於此地,以賢名,亦猶沔水之郎官矣。

東灣湖 在浩口下流,江、潛二邑之限也。蓼臺湖 ,三湖之一隅也。俗傳楚平王葬此,伍貟求之不得,有石工導而掘焉,深及黃泉,乃見石槨。今猶有臺,土人立廟於上。

白鷺湖 上承長夏港水,東流南曲,襟帶民居。唐大曆中,王栖霞隱此。

柘林白沙湖 在縣東十里。多產魚利,秋冬之間,蘆人漁子汎濫其中。

羅湖 :在城東五里,尚有羅湖臺。

五葉湖 在渚宮,張氏五葉世居之。韓翃《送江陵元司錄》詩:「片雨三江道,殘秋五葉湖。」

三湖 在郡東北八十里。酈道元云:「東北路曰三湖,水在大港,北港南曰中湖,南隄下曰昏官湖。三湖合為一水,東通荒谷。春夏水盛,則南通大江,否則南迄江隄,北逕方城。宋元嘉中,通路,自三湖下注楊水,以廣運漕。」

紅馬湖 在郡東百里。上承三湖,下入白螺,春夏水漲,淼然無際。

倚南湖 :在府治東九十四里。

離湖 在東七十五里,今猶有離湖橋,故存其名。按《水經注》:「楊水入華容縣離湖。」 華容,今監利縣。故監利西六十里亦有離湖。

倚北湖 :在府治東一百十里。

象湖 :在府治東三十里。

高沙湖 在府治西北七里。齊聘士文範家於此。《水經注》言在邴里洲,《荊南志》言在牧迴洲。翠澤平皛,水陸彌曠,芰荷殷生,鱗羽滋阜。湖南林野清迥,可以棲托。黃魯直詩:「不趨吏部曹中版,且膾高沙湖裏魚。」

《後湖 》,元稹詩:「荊有泥濘水。」 則湖在荊之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