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4 (1700-1725).djvu/45

此页尚未校对

北河 ,源出起龍山之左。

南河 ,源出起龍山之右。

黑淘河 :在縣治南三十里。俗傳黃山谷「洗筆處。」

梅溪河 流自官渡遶起龍山,南北曲折而東,與石牌合。

石牌河 相傳許真君捕孽龍至此,堆聚細石為牌,隱現河中者數十處,潦水大至不能沒。去。上流數百步有龍潭,復距數里餘有龍洞。傳云:「孽龍為石牌所阻,不能下,遂自此遁去,遊於澧陽。」 至今河上有真君廟。

「裴家河 」 ,近驛道,河水流澌,無舟不可渡。「吳仁河 」 自赤岸潭遶劍峰山麓而來。

「界溪河 」 松、澧之交,近驛道。

西湖 闊可十餘里,中有菱芡,南接山麓,東環河流。

三岡湖 ,水環四十餘里,懷襄三岡、鐵嘴岡、湖中岡、王家岡,東連巨紀二湖,流達洞庭。

豆花湖 北近大堤,東接張泊河,南鄰沙河,西通馬溪。

《馬溪湖 》南北長堤通沙河湖西近蓮花壋。萬紅競秀,香滿衣裾。

王家湖 近三岡湖畔

蝦子湖 近《三岡湖》。

唐林湖 在三岡白塌之東。

元壇湖 :在公安赤腳湖之西。

張伯湖 ,涴市南行十五里,接江陵界,闊二十里餘。

丘家湖 在縣東三十里。

大口湖 :去塌莊北三里。

大耳湖 :金羊山東行十五里。

學前溪 自城南流入學宮,東入大江。

潘家溪 :去縣治五里。

清幽溪 自添平麻寮來,一分至孫黃渡入江,一分至虎渡口入江。

「羊子溪 」 ,近《耆闍寺》。

龍潭 ,在縣東十里。有龍潛於此。

余家潭 在縣東二十里。

天鵝池 ,湘獻王養天鵝於此,今沒於《大江郡》,亦有「天鵝池。」

蓮花池 在城隍廟後

沱老坑 :在縣治東六里。即《禹貢》所謂「沱潛既導」 也。

石泉 在縣東街仁威觀前。

竹泉 在縣東九十里苦竹寺旁。宋至和初,有僧浚井得筆。黃庭堅謫黔過之,視筆曰:「此吾蝦蟆碚所墜也。」

麻山井 在縣西南五十五里,旁有漢景帝祠。義井 在縣西南五十里實教寺旁。

枝江縣

紫山 在縣治南三里。昭烈入蜀,載景帝木主于此息馬,著紫衣,後人因以名山。杜甫詩:「雲隨白水落,風振紫山悲。」

福傅山 原名「覆船」 ,在縣西城內,形若覆船,故名。後諱之,更曰《福傅》。

金雞山 在縣北城內大通寺後。相傳有金雞彩雲之異。

金紫山 在縣東五里鴉湖之側。曉日光映山如金紫。

掛榜山 在縣西十里

官木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高峻處若有官木。說者謂「仙蹟。」

金盆山 ,隆慶間,有妖言神降此地,邑民有請輒應,遂累土成山,在董市後。

石鼓山 在縣東南十里。峙立江濱,其形如鼓,高八九尺。

石馬山 ,在縣南一十里。

馬鞍山 ,在縣南三十里。俱以形名。

石龍口山 :在縣南二十里。

「文筆峰 」 在紫山之前。

陽和嶺 ,在紫山西北,即宋元儒學基。耕者曾獲銅籩二,一歸於唐鑑,一歸於僧少誠。

烏陽岡 在縣演武亭側。

樓子崖 在縣南三十里,相向如樓。

穿孔崖 在縣對江十五里,水出孔通渃溪。羅老洞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約深二里。昔有羅姓者隱於中,自號「青城山人。」

石龍洞 ,在縣南三十里。水可灌田。

響水洞 在縣西四十里。

石簰 在縣東南三里。江邊有石如簰,冬時水涸,浮於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