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4 (1700-1725).djvu/46

此页尚未校对

龍山坪 在縣西二十五里。

滄灘湖 在縣北一百六十里。

孫家湖 在縣北七十里。

老鴉湖 在縣西一里。半屬民田,半屬官民牧地。

官柴湖 在下百里洲

洗心湖 在舊學前

百里洲 在縣東北六十里,延袤百里餘,《梁史》「陸法和隱此。」 今為上百里、下百里。軍七民三,縣衛分屬。

漷洲 在利洲下

《關洲 》:約寬三十里,民居其上。

灞洲 ,在縣東六十里。

南渚洲 在縣東南六十里,更名羊角洲。苦草洲 ,在縣東六十里。

蘆洲 在縣東南七十里。

澌洲 ,今合并洋洲為一洲,名「澌洋洲」 ,約五十餘里。

偏洲 :在蘆洲下,俱有隄防。

三郎溪 在縣東一里石牌之左。

渃溪 在縣對江東岸

洗腳溪 在縣南三里

花溪 在縣西南五里。水通大江。

滄茫溪 :在縣東四十里。

港溪 在縣西南三里。水通大江。

洋溪 在縣治南

灌子溪 ,在百里洲南岸,去縣六十里。

金沙灘 :在《百里洲》之北岸。

堆烏灘 在縣對江東岸,響聲如雷,入蜀第一灘也。

龍王潭 在縣西一里

蓮花池 在縣治前。相傳周茂叔於此觀蓮。飲馬池 在縣南一里。相傳昭烈關張飲馬於此。

射垛堰 在縣東一百四十里。相傳雲「長公射於此。」

天生堰 在縣南三十里官木山之巔。雲霧佈天必雨。諺云:「雲掩天生堰,有雨即日見。」

石筍泉 在縣東南六十里。其石如筍,旁有井泉。

沱泉 源自岷山,即《禹貢》所謂「沱潛既道」 也。鐵索井 在城西隅。昔有女曉汲水,見有鐵索盤繞井欄,女懼回,家人求之弗得。

「大通井 」 在大通寺內。

儒井 在縣學內

神井 在著紫山下

彝陵州

東山 在州治東五里。山勢接連,為一州之鎮。上有寺,曰「東山寺」 ,唐建。

對馬山 漢關聖與呂蒙對馬於此,因名。黃牛山 ,在州西九十里,即黃牛峽南岸有重嶺疊起,如人牽牛狀,江湍紆迴,行途經宿,猶望見之,故《行路歌》曰:「朝發黃牛,暮發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

馬鞍山 在州北九十里。漢昭烈為陸遜所敗,升馬鞍山,陳兵自遶,即此。

西陵山 在州北十五里。蜀江之險始此。《方輿勝覽》:「吳陸遜守峽備蜀,即此。」

葛道山 在州境。相傳葛稚川煉丹於此。上有尖峰秀峙,當文廟前。一名「文筆峰」 ,一曰「孤山。」 外邊大江,正當州治學宮之前,南方之望山也。石鼻山 在州西北三十里。高五百餘仞,下臨江流,中有巨石如簰筏,因名。亦名「石鼻。」 後周嘗移州治於此。

虎牙山 ,在州東南五十餘里,與荊門相對。江北岸有黃赤文,似虎牙,在石壁間。

天臺山 在州西南二十里。一名四面山。山頂有觀,曰「天臺觀」 ,鐘聲聞十里之外。先是西山賊出沒為害,土人避亂,結寨其上。有警鳴鐘,須臾達州。州兵輒渡江擊賊,一方賴以保全。

執笏山 在州南二十里,邊江高百餘丈,山旁立一小山,大小相湊,如人執笏之狀。又石壁一白蹟,儼若老人峨冠執笏,危坐蒲團之上,因名。俗訛為「媳婦兒山」 ,此野人語也。

「將軍帽」 山 ,肖山形也,峙江右渚,十二碚之險,此山居其一。

鎮境山 :在州治北五里。上有鎮境庵。

荊門山 在江南岸,與虎牙山袤迤相對,上合下空,有若門像。一名「仙人橋。」 舟行至此,先避虎牙而南,復避荊門而北,凡兩岸橫流,乘風奮楫而上,相傳即公孫述作浮橋處。按:十二碚之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