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4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莫險於荊門。而虎牙之險,則磯石大小,蹲踞隱現,正若虎牙戟列,舟人望而辟易。「虎牙」 之名始此。

方山 ,在州東北,陸行百二十里,四方素崖如壁,天晴朗時,有黃影似人像。按袁崧《宜都記》載:「山有神祠場,特生一竹,其標垂。場中有塵埃,則風動此竹,塵去如掃。」

天柱山 :在州西二十五里。

五龍山 去州十五里。五峰連峙,蜿蜒如龍。高筐山 ,一名雞籠山,在州南四十里,與葛道山相望。按《荊南圖副》云:「古老相傳,堯時大水,此山不沒,如筐篚然,因以為名。」 今稱雞籠,蓋俗名也。

峽口山 州西二十里

「斷江山   。」 「千福山   。」 「女几山。」

《珠寶山   》、彝山    、《豐寶山》。

雲霧山   。金剛山   。《鳳凰山》。

五興山   、雞子山   、狀元峰。

孝子巖   。《大王巖》。

白起洞 在州北十五里。秦將白起曾駐兵於此。

三遊洞 在州治西北二十里。唐白居易與弟行簡及元稹三人遊此,作記刻石,因名為「三遊洞。」

石門洞 ,在州治南五十里。洞穴深邃,潭深莫測。仙人張三丰以黃土書字「月峽張仙到此」 ,至今猶存。

龍王洞 在州北五十里。洞出絕壁間,離地二丈餘。土人避亂,躡梯而上,再經盤旋,方達於洞。洞中平敞約二畝餘,及石穴,空隙可容萬餘人。水滲洞下,石罅流出,有警則藏梯洞中,壅石罅之水,令流洞口,障蔽原入之處。又山石更懸出洞外十餘丈,若罩護然。

老龍洞 ,在州北二百里許,係彝遠、興南四處交界之所。旱請其水即雨。順治四年,土人持火入洞,見石崖空敞如室,穹窿光平,上有唐、宋賜進士字跡,方識為名洞云。其水流出為柳樹溪,溪旁有鐵剛樹,大六丈餘,圍此樹頗難長,莫計其歷年。

鍾家洞 ,在州南五十里。內有平闊處,土人稱為「龍床、龍枕」 ,可容萬餘人。山背為後龍洞,或云相通焉。

赤硃洞 在州東八十里,土人避亂於此,深邃莫測,扣石鏗然。

白鹿洞   、鷹窩洞   、《後龍洞》。

元暘洞   。楊家洞   。朝陽洞。

長嶺砦   ,連山砦   ,《神機砦》。

「佛頂砦   。」 當陽頭砦。

大江 源發蜀之岷山,前此波濤澎湃,至此乃易矣。歐陽永叔為《至喜亭記》之。

浣紗河 在州西。冬月水涸,色如繒紗,故名。桃源湖   、東湖    、南湖。

范家湖

西陵峽 ,在州西北二十里,《三峽》之一。

明月峽 在州西二十里。懸巖間白石狀如月。李白詩:「春水月峽來。」 歐公詩:「江上掛帆明月峽」 ,三峽百餘里,山水紆折,林木蓊鬱,哀猿夜啼,山谷響應。羈客旅人,無不潸然淚下,動懷土之思也。

黃牛峽 在州西九十里。相傳神嘗助禹治水有功,漢諸葛武侯祠之。今黃陵廟,其遺搆也。十二碚 石山連峙江濱,與虎牙關相對,挽舟甚難。宋王十朋詩:「楚國江山六千里,荊門巖岫十二碚。」 即荊門山也。

蝦蟆碚 在州西二十里,江之右,有石如蝦蟆,陸遜以蝦蟆石堪為硯,上出泉。陸羽品其水味天下第四。陸游詩:「巴東峽裏最初峽,天下泉中第四泉。」

赤磯 在州西北五里。步闡築城之所,其水東合大江。「赤磯釣艇」 ,《西陵八景》之一也。

西塞洲 在州西北五里許。一云「西塞壩。」 「西塞晚霞」 ,《州景》之一。

青草灘 在州南十五里。州人雷思霈檢討詩:「東嶺直趨青草渡,南湖橫遶綠蘿溪。」 吳俞彥《光祿寺少卿出守彝陵》詩:「青草灘長雲滿渡,紅花套遠水如煙。」

三流灘 在州西十里

查波灘 在州西八十一里。昔宋寇準赴巴東,見有人裸體挽舟,準詰之,答曰:「我灘神,公異日當大用,故來擁護,但裸體不敢出見。」 公以錦袱授之,其神即以袱披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