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4 (1700-1725).djvu/48

此页尚未校对

獺洞灘 在州西一百二十里。

使君灘 在州西一百一十里大江中。《水經》云:「昔楊亮為益州刺史,曾經此灘,故名。」

三硃灘 在州西九十里。

「人灘 」 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作人形,鬚髮皆具,故名。

「狼尾灘 」 三峽中惟此數灘最險。

「黃牛灘 」 在黃牛山下。

「鹿角灘 」 一石支水噴怒如雪。

《虎頭灘 》嶙峋峙立,石文斑斕。所謂「晴斑同豹變,夜吼忽生風」 也。

《姜詩灘 》姜公寓處。

《浣紗溪 》,夏月水泛其中,有紋如浣紗然。所謂浣紗女事,非也。蓋子胥出昭關,脫漁父之難,乞食江上,見浣紗女在今溧陽,何得至彝陵?即始也奔宋,亦不得從郢中上至彝陵也。

下牢溪 在三遊洞下,即步騭築城處,今上有舊城,或曰「劉封城。」

臨江溪   、長橋溪   、捲橋溪。

姜詩溪   、《綠蘿溪   》《龐家溪》。

紫陽溪   、赤溪    、九溪、

白馬穴 ,在州北三十里。嘗有白馬出穴食人,人逐之入穴,潛行出漢中。漢中人失馬,亦嘗出此穴,相去數千里。

煙收壩 在州東南二十里,濱江南岸,有林阜村墟之景。

郭洲壩   、平善壩。

南津口 在州西北十五里,即三峽口。漢昭烈據此津之南,故名。

洗硯池 在州治東。郭璞註《爾雅》,「嘗於此洗硯」 ,故名。《通志》作「洗墨池。」 東坡亦嘗於此學書。三公宮池 在州東,可溉千畝。

長陽縣

龍角山 。彝水東逕難留,是山獨立峻絕,因名。風井山 ,在縣東北,迴曲有異勢,穴口大如盆。袁崧云:「夏則風出,冬則風入,春秋分則靜。」 重源濬發,北流注於彝水。此水清涼,甚於他溪,縱暑伏之辰,不敢澡濯。

將軍山 ,隔江,山勢雄峻,崖石如帶鎧甲狀,上有《藺將軍廟》。

雞公山 ,在縣北四里。

七丘山 在境內

青相山 ,在縣北五十里。

金子山 在縣南二里

紗帽山 儒學案山

香花山 在縣南三十里。

馬鞍山 在縣南三十五里。漢昭烈曾安營於此。

石橋山 在縣東三里

蓮子山 在縣西四里

鯉魚山 :天色晴明,隱若鯉魚,因名。

方山 ,在縣南三十里。「四面俱方,口大如甕。夏則風出,冬則風入,春秋分則風靜。」

白雲山 其山產蘭,四季皆香。

鳳凰山 在縣西三里

桃山 在安寧鄉

綺黃山 ,在縣西三十里。

石筍山 在縣西四十里。

《望州山 》山勢高聳,望見彝陵。

「石柱山 」 、《雲遶山 》,俱在西北。

「苦葉山 。」 《巫靈山 》。《寶尖山 》。《桑木山》。

黃連山 俱北五十五里。

馬鬃嶺 在縣南八十里。

東峰嶺 在縣東一里

青岡嶺 在縣西

蒲嶺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

老鴉嶺 在縣西八十里。

《天柱峰 》《文筆九峰》。

「掛榜巖 」 ,峰屹懸河石,色青白相間,如懸榜狀,因名。

咬草巖 徑通州城,行者扳岸援草而上,因名「白馬巖 。」 其石狀如馬而色純白,因名。去縣東五里。

隔虎巖 在北十里。下有深潭,虎莫能渡,因名。麂子巖 ,在縣北十里。

雙柱巖 在縣南三十里。

掛鐘巖 在縣南九十里。

觀音巖 在縣東二里

龍頭巖 在縣西十里

獅子巖 在磨市

赤馬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