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4 (1700-1725).djvu/54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卷目錄

 荊州府部彙考三

  荊州府山川考三水利附

  荊州府城池考

職方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九卷

荊州府部彙考三

荊州府山川考三    府縣志合載

興山縣

羅經山 ,在縣治後。高二十里有奇,週五十里。上有雙峰,直干霄漢。峰迴壑轉,聳青曳翠。遙而望之,如兩戟然。

青龍山 :在縣治東首。峰巒雄秀,草木鮮華,蜿蜒聳出,邑之東臂也。

高頭山 :在縣治西三十里。一峰侵漢,萬木留雲;對峙青龍,拱揖羅經。雖脈發於萬朝山,而綿亙迴繞,屏翰邑治之西。

仙侶山 在縣東三十里。峻峭特表,幽靜曲折。昔有人入山採藥,愛其竹樹蔥蒨,雲暖泉寒,留居數載焉。一日,相挈而出,摘蘭葉化木舟,泛溪水而去,故名。

老君山 ,在縣西,高三十里,周約百里。產赤色蛇,長五寸,群行如索,見人不驚。有蟠羊大千餘斤,獨角。明崇禎間,人獲之,遂大亂。及癸巳復出,邑絕火煙,上有老君足蹟。

萬朝山 ,自老君山分派六十六峰,而茲山特出,高五十里,群山環拱,萬木蒼森。山後積雪,經年不溶,相傳真武曾修道於上。

天柱山 ,在縣北五十里。孤峰獨立,形宛如柱,因名。

天竹山 在縣北七十里,高聳難量。元至正三年,民奔山採蕨,見其中有一大池,旁出竹二竿,大數圍,詫為「天竹」 ,因名。

茅蘆山 在縣西北七十里。

皇清順治甲申歲,「獻賊」由楚入蜀。丙戌春,復至興山。

走施州衛,出彝陵,由常、澧遁於廣。癸巳年,李來亨等復奔興山,往七連坪,盤踞十有一年。康熙壬寅歲,各路官兵四出進勦,賊踞山固守,至甲辰仲秋,兵破寨,逆賊盡殲。茲山週圍百里,高三十里,皆峻壁陡巖,為邑諸山之最險者。

靈霽山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

卦子山 ,在縣東一百里。雙峰如卦,民避亂於上。

池山 在縣東四十里。四圍壁立,一線通頂,最為幽邃。上有一池,雖極旱而水不涸。

五指山 在縣東五十里。一山五峰,宛如一掌,故以「五指」 名。上有鐵瓦殿、仙人橋、萬壽宮、玉皇閣。夾路石欄,人扳鐵而上。旁有一小石柱,高百餘丈。頂上老松數株,雀巢如壘,可望而不可至。開東山 在縣治東十里。

雨珠山 :在縣治北六十里。

北城山 :在縣治北七十里。

金子山 :在縣治北八十里。

青山 ,在縣北一百里。

仙侶山 高數千丈,峰巒凌雲,頂上又平衍如地,相傳有群仙聚其上,故名。

爛柴山 ,在縣西四十里,四面皆崇山峻嶺。九衝山 、練城山 、盤龍山 、華榮山。

清風山

明月巖 :在縣治之西,與清風山並立。

富貴巖 :在縣治之東,與華榮山並立。

《簝葉塢 》長亙二百里,怪石橫插,叢林蔥鬱,路通襄鄖,行者必聚眾而入。

響水洞 在縣東五里。洞在懸崖門,僅容人入,內平坦如屋,冷氣襲人。山後復有小穴可入,有石級百步,級盡則平坦,方約里許。緣木而下,有石柱數根,如蓮花蓋托之狀,再進少許,似一石橋,懸架於兩岩。其下波沸如雷,世傳有龍居焉。屈老洞 在縣東五十里,瀑布懸空,夏涼冬暖,山花野草,四時鮮妍,可容人居。

「建陽峽 」 ,源出寧都,曲折四十八度,約十餘里,至建陽村流入香溪。

龍口峽 ,在縣北二百五十里。

東陽河 ,在縣東五十里。

南陽河 在縣西三十里。紆折於縣治之前,由青龍山下十數里西至屈家鋪,合建陽河而入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