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4 (1700-1725).djvu/71

此页尚未校对

竹溪橋 邑侯鄒公建

巴東縣

普庵橋 在邑左,監生譚祿建,甃以石。

觀音橋 一在邑左,黃杰林建。一在江北,李上洪建。俱以石。知縣許周重修。

源洞橋 在邑東三里。邑人向友仙建。向時重修,易以石。

惠民橋 在邑山驛之右。知縣許周委耆民陳文彩重建。萬曆三十三年,張尚儒委陳欽重修,架木為之。

壽寧橋 在寺前,僧圓勤建以石。

見龍橋 在江北東二里許。邑人李文智建。先名曰「新橋」 ,又名曰「龍昇」 ,曰「永濟」 ,歲久圮頹。萬曆三十二年,張尚儒委居民重修,架木為之,覆屋三間,易今名。

飛鳳橋 在江北,與縣對岸。知縣王魯修之,改曰「永安橋。」 於萬曆年間知縣李繼棟委邑民劉承恩重修。

思陽橋 :去邑治八十里。耆民譚彥傑等募建。大江渡   、東瀼渡。

《西瀼渡   》。《牛口渡》。

施州衛

五峰關 城東連珠山下。

石乳關 城西石乳山下。

勝水關 在城東

振武關 在城北

盤龍橋 在城北百餘里,有山崖極高,昔人鑿石為路。

天生橋 在城南十五里,下有溪通清江。踴鯨橋 跨腰帶溪上。

跨虹橋 跨巴公溪上

凌虛橋 在衛東六十里龍橋上。

登龍橋 在城中圓通寺前。

振武橋 在北門外

覽勝橋 在通潮溪口

便冬橋 跨麒麟溪上,以木為之,凡七間,共十五丈。溪水冬落,不便於舟,春夏水泛,不便於橋。清江渡 在衛治。

長灘渡 在衛北門外七里。

枝里渡 在衛北六十里。

石信渡 在衛東一百里。

南陵渡 在衛東津渡上。

清平渡 在衛東九十里。

東津渡 在衛東一百里。

龍溪渡 在衛東北一百里。

麻姑渡 在衛東北一百二十里。

荊州府封建考    通志府志合載

孟除 啟封孟除於丹陽。

註「丹陽,即歸州地。」

廩 昔巴蠻有巴、樊、譚、相、鄭五姓,俱出武狢鍾離山石穴中。巴氏子生赤穴,五姓子生黑穴,俱事鬼神,未有君長。因共擲劍石穴,及各乘土舟,約劍能中穴,與舟浮者奉為君。惟務相中之,舟獨浮,因共事之,是為廩君。務相因乘土舟,從彝水下及彝城,因立城其傍居之。今施州衛境皆其故地。

「句亶 渠長子康立,為句亶王,居江陵。」 時周厲王暴虐,熊渠畏其伐,亦去王號。子熊摯立,弟熊延弒而代立。熊延生熊勇立。弟熊嚴立,子熊霜立。弟熊絢立,子熊萼立。子若敖立,子霄敖立,子蚡冒立熊通,蚡冒之弟殺冒子而代立通之子熊貲立,為文王。周莊王九年,始都郢,伐申,滅鄧、伐秦。是時楚強,其江漢間小國皆畏之。子熊囏立,是為杜敖。貲之次子熊頵殺杜敖而立,是為成王,於是楚地千里。周襄王四年,滅吳,伐徐、伐隨,獻捷於周室。十三年,執宋公,敗宋於泓。鄭伯來朝,其勢浸強,改荊曰「楚。」 後世子商臣殺成王而自立,是為穆王。商臣之子熊旅立,為莊王。任伍舉、蘇從以修霸業,國人大悅。周定王元年,楚伐陸渾,至於雒,王使王孫滿勞之。熊旅遂問鼎,滿曰:「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