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4 (1700-1725).djvu/96

此頁尚未校對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卷目錄

 荊州府部彙考七

  荊州府漕運考

  荊州府風俗考

  荊州府祠廟考一

職方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三卷

荊州府部彙考七

荊州府漕運考      荊州衛志

荊州衛

衛之漕運、攸關國儲。原額三衛漕船各五十隻。明嘉靖間、調撥左衛護守顯陵荊右一衛、分領二十五隻。本衛遂增至七十五隻

皇清鼎興,《左衛》無陵可守,遂復歸荊,而所分運漕還

為左衛有本衛,仍止五十隻,內除缺額船一十五隻,見存起運船三十五隻,每船正軍十名,共正軍三百五十名。向代運左衛時,運軍有七百四十四名。因據各所旗丁結報,絕軍三百八十三名,而見存運丁遂止有三百六十一名。至於逃而復歸各丁,現奉清查,尚俟稽核。

荊州右衛

原額本衛漕船四十九隻。後因吳逆叛變、各軍逃散,朋合九隻。見今起運漕船四十隻。每船正丁軍十名。其修理催趲之期。歲有定例

荊州府風俗考     府縣志合載

本府。江陵縣附郭。

《史記》:「西楚勁直,地薄寡積。」

《漢書》:「有江漢之饒,春夏力農,秋冬業漁,少積聚,信卜筮。」

《荊州記》:「郡少農桑,農不如工,工不如商。」

宋大觀《中學記》:「養士至七百人,學校之盛,甲於湖南。」

《方輿勝覽》。江陵,衣冠藪澤,

《寰宇記》:「唐武德之後,流傭浮食者眾,五方雜居,風俗大變。」

《元志》民「質直好義,不事誇詐。」

《舊志》:「士習謹厚,民情淳樸,率敬鬼重祀。」

《輿圖》「極衝」 ,疲多水患。

正月元日 食膠牙餳,取膠固之義。又服桃湯。俗傳「桃者五行之精,厭伏邪氣,制百鬼也。」 又貼畫雞戶,上懸葦索,插符於旁。

立春日 ,悉剪綵為燕戴之,貼「宜春」 字於門,為拖鉤之戲。以綆作篾纜相𦊰,綿亙數里,鳴鼓牽之。按公輸遊楚,為載舟之戲。退則鉤之,進則強之,名曰鉤強,遂以鉤為戲起此。

人日 ,剪彩為人,貼屏風上,亦戴之頭鬢。《董勛》曰:「像人入新年,形容改從新也。」

望日 祭門,先以楊枝插門,隨楊枝所指,仍以酒脯及膏粥插箸而祭之。其夕,迎紫姑以卜社日 ,以豬羊調和其飯,謂「社飯。」 以匏盛之,相遺送。

三月三日 ,四民並出水渚,為「流觴曲水」 之飲,亦有《鬥百草》之戲。

五日 ,以竹筒貯米,投於水,以祭三閭大夫。蓋相沿於「楝葉五絲為蛟龍所憚」 之說,故後人作粽焉。又俗謂此日三閭投汨羅,故以舟楫競渡救之。是日以菖蒲或鏤或屑,泛酒以辟疫,並蹋百草,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又曰:宗測以五月五日未雞鳴時採艾,見似人處,攬而取之,用灸有驗。又競採雜藥。十三日,相傳關帝誕辰也。遠近走祀若狂。是日類多風雨,謂之磨刀雨。坊村少年具法駕鼓樂,導神出遊,各以梔子、榴花插鬢,綵衣繡襪,觀者塞衢。先期,父老結棚演《忠義傳奇》,云以娛神,然亦鄉之愚子弟也。伏日 作湯餅食,名為辟惡餅。

七夕 ,以綵絲穿七孔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蛛絲網於瓜上,則以為得巧。俗謂「七月七日,天孫織錦日」 也。

中秋 俗云此夜之月,關乎來歲元夕,故有「雲掩中秋月,雨灑上元燈」 之諺。湖陂漁父則又以無月為慶,以中秋月明,水清魚寡孔自來。《中秋無月飲文工部齋》詩:「微雨迷清晝,秋懷應更悲。可知今夜月,已被薄雲欺。潦淨溪猶漲,葉凋林未衰。為歡期永夕,紅燭莫辭移。」

九日 ,民間以粉麪蒸糕,上置小鹿數枚,號曰「鹿糕。」

冬至 謂之亞歲。襪履之獻舅姑,儀如古臘日 。蔡邕《獨斷》:「臘者,歲終大祭,縱吏民酺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