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6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層前阻深潭,由石崖傾側緣過,歷三潭數里許,通所東門下。入者聞城內喧譁雞犬聲。

《添平所志》

「金子山 」 ,「古祖」 師祖真人煉丹處。

白虎山 古有銅鍋,飛來成池。至明末,銅鍋復飛去。

金雞山 深林茂樹,杳無人煙。宋末,覃汝先領兵屯於山下,見一老翁扶杖前來,問廬何在,對曰:「深處便是。」 答後俄然不見。至夜深,聽雞聲鳴唱,天曙往視無蹤,名曰金雞山。

《穿山 》晉許旌陽追孽龍至山下,穿麓而去,名曰「穿山。」

《熱水》溪 山下出水,熱氣勃湧,遇三冬,水更熱。

《麻寮所志》

金雞山 ,在大龍潭內。有潛龍,旱禱輒應。《餘所司俱未載》。

水利附        府縣志合載

本府。巴陵縣附郭。

偃虹隄 在府城西,正臨洞庭之濱。夏秋水漲,波濤洶湧。宋滕宗諒築堤以殺水勢。明初,堤漸崩洗,城漸縮退。嘉靖三十九年,知府李時重加修築,凡二百六十餘丈。城下築土堤以防水。今已傾圯無存。

永濟隄 在城陵磯。明成化十九年,知府李鏡募工為隄,鑿石為橋,引水為閘,往來悉便之,號為「李公隄。」 隄長四千丈,廣二丈,高以地勢為平,或七八尺,或丈餘。樹柳以固積壤,日久多衝決,途人患之。

皇清康熙十年,知縣李炌捐修,鑿石為梁,於故所置。

梁處廣二丈,高倍半,長可五倍,其下通舟。九龍隄 即北湟岸。

南津隄 在府南十五里洞庭湖之側。明弘治間,知府張金築。

白荊隄 在府東十五里。一名「紫荊」 ,俗呼「堤頭渡」 ,有橋,名「通和堤。」 築于宋。明成化八年,知府吳節增之。嘉靖十年,知府蕭晚重修。四十一年,重加增築。

楓梓陂  ,古江陂  ,大塘陂  ,河風陂,燕竹陂  ,瘦蛇陂  ,黃沙陂  ,白家陂,馬家陂  ,龍西陂  ,龐過陂  ,龍潭陂,檀樹陂  ,官陂   ,蓮花陂  ,金陂,櫻桃陂。

橫塘   君山塘  ,麻塘   ,李婆塘,段家塘  ,金林塘  ,寺塘   ,萬塘,萬工塘  ,西婆塘  ,道塘   ,清塘,石塘   ,長湖塘  ,千工塘。

「黃泥塘  」 ,「李公塘  」 ,「石城塘。」

百家塘  沙塘

臨湘縣

趙公堤 在縣東五里。元泰定間,知縣趙憲築。《華容縣》

黃封堤 在縣河之濱。宋知縣黃照築。

《楊柳堤 》在《放生池》之側。

官垸 在縣堤,周十五里。

曹墩垸 在一都

黃田垸 在五都

紙坊垸 在三都

任東垸   、《趙家垸   》《毛家垸》。

蔡田垸   陶家垸 俱在七都。

李家垸   、姜家垸   、張家垸 俱在八都。

《黃金垸   》《談家垸   》《穆家垸》。

張斯垸   馬莊垸 俱在九都。

劉家垸  ,上路垸  、下路垸 俱在碾溪渡南。

胡家垸  、吳小垸  、陶樹垸  、左陂垸、宋家垸  、宋陽垸  、西小垸  、蔡劉垸、許小垸  、江家垸  、林家垸  、陳家垸、魯家垸  、馬兒垸 ,俱在十都。

安津垸  淵德垸  斗門垸  、逐陂垸濤湖垸  戈家垸  伍家垸 俱在十一都。

金三圩 正德間,金拱築。

新堰垸  、楊家垸  、柳木垸  、白楊垸、黃公垸  、費公垸  、徐家垸  、高小垸、青水垸  、杜家垸  、龔湖垸 俱在十二都。

黃蓬垸  、張家垸  、蔡家垸  、澄江垸、蔣家垸  、嚴家垸  、馬家垸  、黃湖垸、朱家垸  、列梓垸  、陳家垸  、李家垸、宮娥垸  、趙家垸 ,俱在十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