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6 (1700-1725).djvu/117

此页尚未校对

宮堰   新子堰  ,徐家堰  、莊公堰、龍陂堰  、排馬堰  、荷二堰  ,荷山堰,黎家堰  ,金荷堰  、金牛堰  ,三郎堰,玉蓮堰  、陶家草堰 ,俱在縣東。

上王堰  、中王堰  、下王堰  、長堤堰、青草堰  、熊家堰  、過溪堰  、蔣家堰、長江堰  、木新堰  、仁義堰  、金家堰、上古堰  、下古堰  、牛車堰 俱在縣西。宮堰   、寺堰   、程家堰 俱在城內,隸「巴陵湖課。」

洪灔壋  、長湖壋  、鼉湖壋 俱在縣東,《澧州》

「灌壋塘堰,本州共一千五百有四。」 經兵荒,堰壋廢弛,前州守王之翰鳩令里老修築九百五十七口。水之在江河者凡七派,皆從山谿溢出,勢如建瓶,注于洞庭。其濱河之田約十三里,每春夏水泛,強半淹沒,惟東南一帶湖可蓄洩夕陽湖、孟姜湖、黃絲湖、楊溪湖。沿河可捍水者,譚家灣、觀音港、六冢口、白楊堤、窖口、魏家垣、毛家垣、朱家垣、李文垣,經亂後堤多沖塌。知州朱士華至澧,即詢農田水利,委官周視,諭各地居民分定弓口丈尺,刻期鳩工。今堤岸巋然,旱潦無虞矣。

石門縣

永昌堰  、千工堰  、三汊堰。

千工壋  、洋港壋  、牛角壋  、花山壋、化子壋  、黃溪壋  、龍溪壋  、西泉壋,慈利縣

一都堰塘十口   ,二都一圖一十三口,二都二圖九口   ,三都一圖八口。

三都三圖十七口  、四都五口。

五都二圖十口   ,六都一圖十一口,六都四圖十二口  ,七都十二口。

八都三圖四口   。八都五圖八口。

九都一圖五口   ,九都二圖三口。

九都三圖九口   ,十都一圖三口。

十都二圖十四口  ,十都三圖十一口,「十一都一圖四口  ,十一都三圖五口,十二都一圖二口  ,十二都二圖五口,十三都一圖三口  ,十三都二圖五口,十四都九口    ,二十都八口。」

二十一都十六口  。二十二都十口。

二十四都十口   、二十五都一圖二口、二十五都二圖八口 、二十五都三圖八口、一坊六口     、二坊五口。

三坊五口

安鄉縣

大吳陂 在永寧村

趙光陂 在高田村

李公堰 在永豐村。《舊志》云:「相傳古有李姓者,四十餘家居其上,汲水得一鯉,分而烹之,地遂陷為堰,故名。」

何家堰 太和堰 以上俱「軍牧村。」

蘭陂堰 密防堰 以上俱永寧村。

鄧堤堰  ,蒲堤堰  ,長壽堰  ,東田堰,金家堰 以上俱長壽村。

里堤堰  上灌堰  、下灌堰  ,陶陂堰以上俱永豐村。

雷岡堰  、大宋堰  、小宋堰 以上俱「松渚村。」

黃白堰  唐陂堰 以上俱高田村。

熊家壋 在長壽村。秦家壋 在永寧村。金陂壋 在永豐村。「溫司溪 」 在高田村。

鐵爐溪 烏龍溪 以上俱松渚村。

長渠 《舊志》云:在雙林村,今屬永寧村。與李公堰相接約七八里,故名。

「《圍城》垸  」 ,《惠民垸  》,《惠喜垸  》,《羅楊》垸,《中和垸  》,《黃堤垸  》,《板橋垸  》,《拾會垸》,《興家垸  》,《太和垸  》,《合家垸  》,「劉孟垸,張讓垸。」

邑之水害,不關於荊水北流,而苦於洞庭下漲。堤垸防水止以禦小祲爾。春漲湘流,九水貫注,湖高於堤數尺許,堤垸雖堅,奚能捍八百里湖水之患?

九谿衛

長河堰 在屯堡東北六十里。

餘縣衛所司俱未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