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6 (1700-1725).djvu/43

此页尚未校对

「西樓 」 在縣治後山上,即「平遠亭」 之舊亭。「連天樓 」 在磊石山。

先月閣 「在治東」 ,宋縣尉袁梁建。

明秀閣 在縣東湖之側,秀峰巷口,以山明水秀,故名。邑朝散大夫鄧深建,今遺址為民所居。笙竹亭 在驛西。相傳虞舜南巡,過湘江,取竹為笙吹之,故名。

筆峰亭 在市心,歲久平塌,僅存一井。人以峰屬貪狼,遂砌石井前,象倒地貪狼。咸淳五年,知縣陳宣教建亭。

獨醒亭 在縣北六十里汨羅廟前。嘉靖二十一年重建。

「栖碧亭 」 在磊石山。

文星亭 在治南。宋知縣徐夢莘建。

觀風亭 在古縣署後圃,嘉靖二十一年,知縣梁汝璧建。

浮香亭 在縣東行衙內,有古梅一株。宋建。「觀瀾亭 」 在縣南舊學西序之側。知縣徐夢莘建。

《放生亭 》即「杜公亭」 ,與《東明觀》相對。

「嶽廟曉鐘  ,穆溪春漲  。大陂秋月,斷岳明嵐  。」 「將軍譙歌  ,陽陵龍種。龍灘牧笛  ,魏港漁罾。」

寧鄉縣

新陽廢縣 ,在長橋東北二里。相傳吳初建縣於此,今週垣形跡猶存。

儒學舊址 在南關前。前臨玉潭,右拱樓臺,左挹天馬。獅顧關,其下流玉磯壯其來脈,真佳麗地也。其殿廡、門庭、庖廩、廨舍廢址,一一俱存。明初立和平倉,成化中,晏令乃以易今糧倉地。讀書堂 在縣南七十里。長沖有石柱,高聳二三丈,平坦光瑩,不生草木,宋隱士謝英讀書處。易尚書宅 在釋褐鄉大溈山之南。國初其子孫有即其故墓建宅者,居寢不安,乃復遷之。石門 在縣南十里烏江內。兩石柱,一石坊高二丈,屹立高山之麓。

金甲將軍 ,去縣南三十里。其山上銳下廣,舊多石器,世傳「元金甲將軍之居。」

「識山樓 」 在大溈山南,易袚建。

靈峰書院 去縣東三十里。宋胡宏建。

慕嚴臺 去縣西九十里,有石立水涯,高可四丈,廣十餘丈。宋隱士謝楚英一日至其下,忽憶嚴子陵高風,乃命鐫三大字於石曰「慕嚴臺。」 今存。

懸鐘石 在香嚴岩前。巨石下垂如鐘,人不語而擊之,則隱隱如鐘聲,語則無。宋易袚詩云:「不今不古不朝昏,只與南山伴白雲。我既無聲亦無相,眾生當以不聞聞。」

「大石獸 」 ,在縣釋褐鄉山中,莫知其所自。《靈樹 》,唐靈佑禪師開山,手植銀杏一株于寺右,大四圍,高十餘丈。萬曆末寺燬樹枯。二十年復活,寺漸興。今禪學大聚,千枝競榮。

八仙石 去縣南九十里,巨石八,相對而峙,上有履跡,俗傳仙人坐痕。

《玉潭橫秀 》在蘇花岩陽春臺之下。石壁澄潭,岸松映碧。漁家十數,垂柳臨磯。舊所建玉潭橋處也。

天馬翔空 ,在石嶙關。兩山騰聳,驤首行空。形家曰:「天馬也」 ,當縣之東南,入郡必經之路。昂霄扼要,風氣尤良。

飛鳳朝陽 山,在邑之中,南嚮舒翼若飛鳳狀,學宮冠其上。《一統志》載寧之飛鳳山,蓋《名勝》云。靈峰夜月 靈峰一名道山,當林谷最幽之處,拔起千雲,江流其趾,胡五峰先生悅之,遂留築室。張南軒來從公講學於此,以是得名。至今明月空山,輒作蓬萊道山之思。

湯泉沸玉 泉濱山江白石入,江中墳起,陷處若釜泉沸出數孔間,如燖爚不可掬。凌冬望之,十里外見青煙如燎,蠲痾愈疾,嘗有奇功。其上有蔣琬廟,至今在,陶子賦焉。

大溈《凌雲 溈山》,邑治準之,去地可數十里。浮屠梵剎,自古傳燈,海內稱祖庭之一。干雲薄霧,勢絕塵寰。察其高寒,夏可擁褐。

《石柱書聲 》石柱嶙峋,其上方廣,藉其平瑩,為讀書堂,謝徵士之遺躅也。往往風晨月夜,若有咿唔之聲。

《香山鐘韻 》香林山,古旃檀生處。當縣治之西隅。有霜鐘洪響,昏曉落煙闤間,晴雨異音。架上金欄覆之,不知始何代也。

《樓臺曉色 ,層巒疊翠。山》曰樓臺,東拱迎薰門。竦碧壓江,送青排闥。每朝暉初起,雲霞之色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