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6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者迷兮失軌,遂踢達兮邪造。與日月兮殊道,志閼絕 兮安如?哀所求兮不耦,攀天階兮下視。見《鄢郢》兮舊 宇。意逍遙兮欲歸,眾穢盛兮沓沓。思哽噎兮詰詘,涕 流瀾兮如雨。

《九愍一首》
晉·陸雲

「登高山以遐望,悲攸處之淹留。豈大川之難濟,悲利 涉之莫由。申修誠以砥節,反內鑒而自求。考余心其 焉可?往嵇度於神謀。訪斯言以卜居,想貞龜以告猷。 將矯翼而塗險,思振清而世濁。羌釋筴而評子,諒不 疑其何卜。朝彈冠以晞髮,夕振裳而濯足。有懷沙以 赴淵,無抱素而蒙辱。愁纏綿以宅心,長歎息而飲淚。 步江潭以徜徉,頻行唫而含瘁。遇漁父之戾止,興讜 言而來憩。雖懷芳而握瑜,懼微塵之我穢。顧虛景而 端形,矧同波於共醉。迨伊人之逍遙,聊仰葉於林側。 懷達心以遠寤,怡衰顏而表色。仰班荊之遺情,想嘉 訊而良食。若有言而未吐,忽棄予而凌波。掉龍榜以 鼓汰,遺芬響而清歌。俟滄浪之濯纓」,悲余壽之幾何。 愧褊心之難渝,恨爾唱之莫和。捐《江魚》之言志,營元 寢於汨羅。苟懷忠而死節,豈有生之足嘉?

《司空山記》
唐·蘇師道

「司空山」者,按梁任彥昇《述異記》云:司空姓張名岊,字 巴玉,清河郡人也。齊明帝時,仕至司空。及東昏侯嗣 位,政尚煩苛,內不修禮制,外不聽臣諫,縱恣穢行,害 虐生民。常令宮人作散叛髻,百姓爭學之。又作三橋 裙,向後總而結之。司空乃嘆興曰:「『正直不任,而耽女 色,齊國亡矣』。遂具奏闕下,掛冠東門,請休。詔不許,乃」 曰:「君不任臣,臣今老矣,人生所貴者,在乎適意耳。」詔 乃許,傾朝餞送。司空於是攜家去闕,思樂林泉。聞有 勝境,雖遠千里,未嘗不一訪尋,蓋欲希長生以避世 也。自此遍歷名山,俱無可樂處。忽一日有叟至而告 曰:「瀟湘之南有壽山,山有朱陵洞,可以樂隱,何不適 此?」司空欣從其說,遂領家入山,操舟沿流,上而造焉。 仰瞻巒嶂,俯視流泉,浮屠舍宇,環疊左右。乃嘆曰:「奉 教元皇,身心清淨,僻居一涯,杜絕澆競,安能與世營 營乎?據聞洞南有麒麟山者,漢代蘇隱真人隱此得 道真人白日駕麟車而沖天,以是得名。」於是傾家南 來,登山四顧,雲岫回合,松蘿蓊鬱,泉源清冷。乃遇神 人曰:「上帝使吾語汝,止此修真功行已滿十五日,午 時當沐浴俟命。」司空俯伏,神人舞簡為謝,乃乘雲而 去。十四日詰旦,司空呼家僮侍妾語之曰:「吾晨當受 上帝命,今仙壇在焉,誰可止此為主者?」內有侍女盧 瓊言:「願止此。」司空曰:「汝形貌貞烈,可作仙壇。」主者遂 取衣一襲以遺之,令徙居山前,仍以手撫其背曰:「好 住好住。」司空來晨,於是登壇。自晨至午,天花交下,綵 霧盤空,忽有紫雲直下壇所,見一金童,身穿青衣,頭 綰髽髻,捧玉冊一道,仙衣一通。司空俯伏謝恩,受衣 冊。倏聞天鈞鏗爾,鸞鶴翔鳴,司空乃躡足登雲,全家 八十餘口,白日沖天。後至陳天嘉初,有丹陽章、馬二 先生來此,語人曰:「我二人乃司空弟子也」,同入此山, 精修道行。至四年二月十四日功滿,亦跨鶴執節昇 仙矣。唐天寶十三年,師道始刺潭州,下車按治,未期 月,適峕有旱暵之災,民不聊生,死者相枕,遂整騎適 於六邑,城邑有廩米,富民多其蓄積,悉發而賑貧民, 自是民間始獲甦息。至攸有司空山者,乃梁朝張司 空輕舉之地,遂命車而造焉。峕有道士鍾仙芝從山 下見迎,遂與同遊。乃詢靈跡,得其實,令左右以筆記 之,以聞於田曹顧公喜聞勝事,命予為記。予不敢讓, 謹按其事而《記》曰:「湖南攸邑,為地最僻,有司空山,去 縣四十五里,當南嶽之東隅,連雲陽之福地,振瀟湘 之勝境,作郡邑之崇丘。東西廣一百二十里,南北一 百八十里」,高二千六百丈,下有溫水源,故名溫泉山 焉,亦名紫麟山。及司空隱此得道,遂名司空山焉。中 有大觀一所。昔唐天寶七年,主上因搜郡國圖籍,以 司空全家輕舉之異,五月十三日敕下建造祠宇,標 額為「朱陽觀」,蓋取南嶽朱陽洞當此山之南故也。乃 度道士焚修,禁止樵採。每遇歲旱,居人祈禱,無不昭 應。自是十方歸從,紛若雲臻。殿砌之前,有古壇三級, 方廣數丈。故老相傳云:「司空朝斗之壇也。」傍有杉松, 開四季不謝之花,松皆偃蓋。每清秋景寂,皓月當空, 居人過客,靜夜之間,𨓏𨓏猶聞步虛杵臼之聲。自觀 遠近,司空遺跡,尚可尋訪。東南隅有秀峰十二,聳翠 卓立。其峰有畫屏,青牛、大蓮花、小蓮花、紫蓋、瑞雲、洞 門、紫麟、遠吟、隱真、迴龍、白鶴,名稱不一。又壇之西二 里有真武岡,相傳云真武常出現於此。又名土地坰, 蓋盧瓊徙居止此,為土地主者。故今鄉俗以「真武土 地」為一堂而祭之,凡所祈禱,無不感應。司空宅在山 之西,去觀一十里,今殿宇有像,壇井基圖,宛然在焉。 宅左有光石山書院故基尚存。北一里有惠光寺,前 有洗藥池,池水冬溫夏涼,異香襲人,掬飲可以愈病。 又十里有菩提寺,寺前有池,方廣二十丈,其水亦如 藥池,歲旱不涸,傳云司空昔常於此水沐浴,今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