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6 (1700-1725).djvu/6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十五卷目錄

 長沙府部藝文二

  送趙宏護兵潭州      宋曾鞏

  醴陵萊山書院記       宋渤

  飛鴻閣記          張栻

  嶽麓書院記         前人

  潭州到任謝表        朱熹

  陽昇觀記         程元佐

  淥水池記         楊大異

  古山樓記         劉辰翁

  新復黃甲洲記       元姚紱

  青霞觀碑          虞集

  湘潭戍兵議       明李騰芳

  長沙賦役私議       吳道行

  湘潭縣塞道林小路文案   包鴻逵

  湘潭開河通商議       唐源

  嶽麓賦           吳愉

  瀟湘八景記        史九韶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十五卷

長沙府部藝文二

《送趙宏護兵潭州》
宋·曾鞏

荊民與蠻合為寇,潭旁數州被其害。天子宰相以潭 重鎮守臣不勝,任為改用人又不勝,復改之。守至,上 書乞益兵,詔與撫兵三百,殿直天水趙君希道實護 以往。希道雅與余接,間過余道潭之事,余曰:「潭山川 甲兵如何,食幾何,賊眾寡強弱如何,余不能知,能知 書耳。《書》之載若潭事多矣,或合數道之兵,以數萬絕」 山谷而進,其勢非不眾且健也,然而卒殲焉者多矣。 或單車獨行,然而以克者相踵焉,顧其義信何如耳。 致我義信,雖單車獨行,寇可以為無事,龔遂、張綱、祝 良之類是也。義信不足以致之,雖合數道之兵以數 萬,卒殲焉,適重寇耳,況致平耶?楊旻、裴行立之類是 也。則兵不能致平,致平者,在太守身耳。前之守者果 能此,天子宰相烏用易之?必易之者,為前之守不能 此也。今往者復曰「乞益兵」,何其與《書》之云者異耶?予 憂潭民之重困也,寇之益張也。往時潭吏與旁近郡 靳力勝賊者暴,骸者戮,降者有之。今之往者,將特不 為是而已耶?抑猶不免乎?為是也。天子宰相任之之 意其然耶?潭守近侍臣使撫覘潭者,郎吏、御史、博士 相望為我諗。其賢者曰:「今之言《古,書》往往曰迂,然《書》 之事,乃已試者也。師已試而施諸治,與時人之自用, 孰為得失耶?」愚言倘可以平,潭之患今雖細,然大中、 咸通之間,南方之憂嘗劇矣,夫豈階于大哉?為近臣、 郎吏、御史、博士者,獨得而不思也。希道固喜事者,因 其行,遂次第其語以送之。

《醴陵萊山書院記》
宋·渤

三代之盛,道德一,風俗同,其源出於養士之法。大司 徒修六禮、七教、八政以授之,大司樂「誦中和、祗庸、孝 友以導之,由秀選俊造論之」;大樂正告於王司馬辯 論材賢,進之爵。自學迄於授祿,所以順其性,防其淫, 成其德器者,委曲致誠而賓興之,厥制周矣。蓋君臣 之間,必教焉而後用之,學焉而後臣之,無自徒手登 「王宮者。」故公卿大夫士皆聰明睿智,忠信篤厚,世濟 其美,不啻若商若農,罔敢僥倖覬覦,上下恬安,亙百 世而不易。周之衰,學政不修,無養士之政,而上之人 不以法收。天下之士攘袂游談者,自啟町畦,翱翔於 諸侯間,先王之道若熄。吾夫子生戰鬥之交,不幸不 見用,而但教之《詩》《書》《禮》《樂》,為七十子者,久亦不滅。曰: 「皋陶庭堅不祀」,德之不逮,民之不援,哀哉!然皋陶之 美,傳萬世不窮,雖無文仲,迄今猶凜凜也。醴陵諸君 子,能振先人既泯之遺躅,能率後生于廢蕩不學之 時,舉三代養士之道淑之,部使者又勸相助之,可不 勗諸?故非羅琬請,執筆者猶將特書。矧?僅數千里,可 忽諸?余有申之於師生者,舊觀既復矣,廢田既還矣, 肄習之道蓋不容懈矣。若曰昕夕可以飫,休沐可以 媮,旬餘一集,綴緝詞章,從容登座,以苟應故事,唯數 百言而止。無難析之疑,無勸懲之效,豈前輩講習之 旨哉?豈遠近識者所願望哉?則必曰「聖學務本,孝弟 親仁」,爾身將何先?《大學》之道,明德至善,爾身自何修? 切問近思尋繹,所以為為己之急務。使世之欲求緒 言,欲訪成德之士,得問津於諸君子,豈不尤賢乎哉? 不憚贅長,復附諸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