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6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十八卷目錄

 長沙府部雜錄

 長沙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十八卷

長沙府部雜錄

《史記貨殖傳》:「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是南楚也。其 族大類西楚。」

《水經注》:益陽縣有關羽瀨,所謂關侯灘也。南對甘寧 故壘。昔關羽屯軍水北,孫權令魯肅、甘寧拒之於益 水。寧謂肅曰:「羽聞吾咳唾之聲,不敢渡也,渡則成擒 矣。」羽夜聞寧處分,曰:「興霸聲也。」遂不渡。茱萸江又東 逕益陽縣北,又謂之澬水。應劭曰:縣在益水之陽。今 無益水,亦或澬水之殊目矣。然此縣之左右,處處有 深潭,漁者咸輕舟委浪,謠詠相和,羅君章所謂「其聲 綿邈」者也。水南十里有井數百口,淺者四五尺或三 五尺,深者亦不測其深。古老相傳,昔人以杖撞地,輒 便成井。或云古人采金沙處,莫詳其實也。

石魚山下多「元石,山高八十餘丈,廣十里。石色黑而 理若雲母,開發一重輒有魚形,鱗鰭首尾,宛若刻畫。 長數寸,魚形備足。燒之作魚膏脂」,因以名之。

《續漢書·五行志》曰:「建安八年,長沙醴陵縣有大山,常 鳴如牛吼聲,積數年。後豫章賊攻沒縣亭,殺掠吏民, 因以為候。湘水又北逕建寧縣而傍湘水。縣北有空 冷峽,驚浪雷奔,勢同三峽。」湘水又北逕建寧縣故城 下,晉泰始中立。

臨湘縣南有石潭山,湘水逕其西,山有石室石床,臨 對清流。水又北逕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測,故 言「昭潭無底」也,亦謂之曰湘州潭。湘水又北,逕南津 城西,西對橘洲,或作吉字,為南津洲尾。水西有橘洲 子戊故郭尚存。湘水又北,左會瓦官水口,湘浦也。又 逕船官西,湘州商舟之所次也。北對長沙郡,郡在水 東,州城南,舊治在城中,後乃移此。湘水左逕麓山東, 上有故城,山北有白露水口,湘浦也。又右逕臨湘縣 故城西,縣治湘水,濱臨川側,故即名焉。王莽改號撫 陸,故南境之地也。秦滅楚,立長沙郡,即青陽之地也。 秦始皇二十六年,荊王獻青陽以西。《漢書鄒陽傳》曰: 「越水長沙,還舟青陽。」《注》,張晏曰:「青陽,地名也。」蘇林曰: 「青陽,長沙縣也。漢高祖五年,以封吳芮為長沙王,是 城即芮築也。漢景帝二年,封唐姬子發為王都,此王 莽之鎮蠻郡也。」於《禹貢》則荊州之域。晉懷帝以永嘉 元年,分荊州湘中諸郡立湘州,治此城之內。郡廨西, 陶侃廟云:「舊是賈誼宅。地中有一井,是誼所鑿,極小 而深,上斂下大,其狀」似壺。傍有一腳石床,纔容一人 坐形。流俗相承云,誼宿所坐床。又有大柑樹,亦云誼 所植也。城之西北有故市,北對臨湘縣之新治。縣治 西北有北津城,縣北有吳芮塚,廣踰六十八丈,登臨 寓目,為廛郭之佳憩也。郭頌《世語》云:「魏黃初末,吳人 發芮塚,取木於縣,立孫堅廟,見芮尸,容貌衣服並如 故。吳」平後,預發塚人於壽春見南蠻校尉吳綱曰:「君 形貌何類長沙王吳芮乎?但君微短耳。」綱瞿然曰:「是 先祖也。」自芮卒至塚發四百年,至見綱,又四十餘年 矣。

湘水又北,逕黃陵亭西,又合黃陵水口。其水上承大 湖,湖水西流,逕二妃廟南,世謂之黃陵廟也。言大舜 之陟方也,二妃從征,溺於湘江,神遊洞庭之淵,出入 瀟湘之浦。瀟者,水清深也。《湘中記》曰:「湘川清照五六 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鮮明,白沙如霜雪,赤崖 若朝霞,是納瀟湘之名矣。故為立祠於水側焉。荊州」 牧劉表刊石立碑,樹之於廟,以旌不朽之傳矣。黃水 又西流入於湘,謂之黃陵口。昔王子山有異才,年二 十而得惡夢,作《夢賦》,二十一溺死於湘浦,即斯川矣。 湘水又北逕白沙戍西,又北右會東町口。水也。湘 水又左,合決湖口,水出西陂,東通湘渚。湘水又北,汨 水注之。水東出豫章艾縣桓山,西南逕吳昌縣北,與 純水合。水源出其縣東南純山,西北流,又東逕其縣 南,又北逕其縣故城下,縣是吳主孫權立。純水又右 會汨水。汨水又西,逕羅縣北,本羅子國也,故在襄陽 宜城縣西,楚文王移之於此。秦長沙立郡,因以為縣, 謂之羅水。汨水又西逕玉笥山,羅含《湘中記》云:「屈潭 之左有玉笥山,道士遺言,此福地也。」一曰地腳山。汨 水又西為屈潭,即羅淵也。屈原懷沙,自沈於此,故淵 潭以屈為名。昔賈誼、史遷皆嘗逕此,弭楫江波,投弔 於淵。淵北有屈原廟,廟前有碑。又有《漢南太守程堅 碑》,寄在原廟。汨水又西逕汨羅戍南,西流注於湘,《春 秋》之羅汭矣,世謂「汨羅口。」湘水又北枝分,北出,逕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