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6 (1700-1725).djvu/89

此页尚未校对

羅戍西,又北逕壘石山東,又北逕壘石戍西,謂之苟 導逕矣,而北合湘水。自汨口西北,逕壘石山西,而北 對青草湖,亦或謂之為青草山也。西對懸城口。湘水 又北得九口,並湘浦也。湘水又東北,為青草湖口,右 合苟逕北口,與勞口合,又北得同拌口,皆湘浦右迤 者也。

陰山縣,本陽山縣也,縣東北猶有陽山故城,即長沙 孝王子宗之邑也,言其勢王,故塹山堙谷,改曰陰山 縣。縣上有容水,自侯曇山下注洣水,謂之容口。洣水 又西北,逕其縣東,又西逕歷口,縣有歷水,水有大穴, 容一百石出於此,水因以名曰容水。下注洣水,謂之 歷口。洣水又西北,與洋湖水會,水出縣西北樂藪罡, 下洋湖,湖去罡七里,湖水下注洣,謂之洋湖口。洣水 東北有峨山,縣東北又有武陽龍尾山,並僊者羽化 之處。上有仙人及龍馬跡,於其處得遺詠。雖神栖白 雲,屬想芳流,藉念泉鄉,遺味在茲。覽其餘誦,依然息 遠,匪直邈想霞蹤,愛其文詠可念,故端牘抽札,以詮 其詠。其略曰:「登武陽觀,樂藪峨嶺,千」請幫助識別此字。《洋湖口》,命蜚 螭,駕白駒,臨天水,心踟躕,千載後,不知如蓋勝賞神 鄉,秀情超拔矣。

《錄異記》:益陽縣在長沙郡界,秦時立此縣,至今不改。 《地理志》云,「益水在其陽」,今則無聞。北臨澬水,源出邵 陵武岡縣界,東北流入洞庭縣治東望時見長沙城 隍人馬形色,悉可審辯,或平旦,或平午,覽矚移晷,仍 漸散滅。縣去長沙徑道三百里,跨越重山,理絕表顯, 將是山嶽炳靈,冥像所傳者乎?其土謠曰:「長沙益陽, 一時相卬。」昔光武中元元年,封泰山,禪梁父,是日山 靈秉成宮室。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浮海採藥於波 中,見漢家階基樓觀參差,宛然備矚,公侯第宅滿目。 班超在渾耶國,平旦雲霞鮮朗,見天際宮館嚴列,侍 臣左右,悉漢家也。如斯之類,難可審論。

《輟耕錄》:湖南益陽州,夜中同寢之人,無故忽自相打, 每每有之,名曰「沙魘。土人熟此,不以為異。唯取冷水 噴噀,候稍息飲之,湯徐就醒。然猶二三日如醉,餘不 知者,殊用驚駭。」

珍珠船:長沙有銅棺山,《湘中記》云:「程普、關羽分界於 此,共銅棺為誓,相侵者以銅棺貯之。」

《太平清話》:唐褚遂良貶潭州都督,行部至道洗筆池 上,後人為立祠。宋邑令榜曰「唐大都督褚公洗筆池。」 咸淳中,邑令趙必穆於池中得斷碑,上刻褚公湘潭 偶題詩云:「遠山嵂崒翠凝煙,爛熳桐花二月天。遊遍 九衢燈火夜,歸來月掛海棠前。」

《書蕉》:「琵琶峰與蜀江相對,形似琵琶,北鄉婦女多曉 音律。」

《虎谷閒抄》:湘潭界中有寺名「方廣」,每至四月朔日在 東壁則照見維揚宮府樓堞,居民舍宇,物物可數。 宋章惇開梅山,即今安化縣五寨。自宋熙寧至今,無 蠻獠患,亦秦之長城也。不然,長沙之害豈減於廣西 猺獞?史志無特書,以章惇為小人故也。但其善處亦 不可掩。

湘水中有穴名「大濩」,不知通何許。每春夏江漲,皆奔 入穴中,其聲如雷,聞空中,有崑崙奴沉水,視之,但見 歷年所沉枝木縱橫其間,兩蚌如車輪。

尹耕叟《府志》載入「善化鄉賢。」攷《楚紀》云:即尹糓,字耕 叟,俱以元兵死難,實係一人。明載《元史》。今長善各載 鄉賢,夫亦感其節,重其人也。

昭潭山下有寒泉,水深不測,名曰昭潭。諺曰:「昭潭無 底橘洲浮。」昔人覆舟於此,沈其銅甑,甑有銘題。後於 洞庭湖中得之,疑有潛穴相通耳。

《楚紀》云:「元定天下,楚人仕之者十有三人。」如湘潭宋 檢討姜天麟,湘鄉待制馮子振惟燮元圃《湘潭志》稱 為三臺御史,不樂仕元,惟以山水耕釣自娛。讀過錦 灣嶽亭詩云:「十載重來一憑闌,光陰不改舊江山。亭 高下瞷龍藏室,天遠遙觀虎拜班。耕釣每懷生處樂, 馳驅未許老來閒。雄風入座披襟好,靜看漁舟上錦 灣」,似亦不盡忘情於仕也。

《時鏡新書》云:「四月,長沙市肆之人無子者,是月供寺 閣下羊肉、薄餅乞兒,往往有驗。」

立夏日服元冰丸或飛霜散及六壬六癸符,則不熱。 《荊楚歲時記》:四月十五,僧尼就禪剎掛塔,謂之「結夏」, 又謂「結制。」十月十五散去,謂之「解夏。」

《寰宇記》以湘鄉、湘潭、湘陰為三湘。《輿地記》云:「水至永 州合瀟湘,至衡陽合蒸湘,至沅州合沅湘,方達洞庭, 故曰三湘。」

長沙霧陽鄉,古大陽市,舊官道有石碑,高六七尺,上 刻「儀制合太陽堠」六大字,旁刻「賤避貴,少避長,輕避 重,去避來」十二小字。考《事物紀原》,宋太平興國中,大 理正孔承恭奏令各處要路皆刻石揭榜,俾民興禮 遜,厚風俗也。

《通志海經注》:天帝之二女,而處江為神,即《列仙傳》江 妃二女也。《離騷九歌》所為湘夫人稱帝子者是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