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7 (1700-1725).djvu/100

此页尚未校对

名王家沖田塘一十六坵,苗九畝六分,糧米一斗五升。每年納租二十石。

一、用價三十五兩三錢六分二釐五毫,買民金用,土名「羅氏橋」 田塘三十畝,糧米一斗五升,每年納租十三石。

一、用價一百四十七兩三錢五分二釐,買生員謝世芳土名「鶴田」 、金埠灣田塘三十畝,糧米六斗九升。每年納租三十五石五斗。

一、用價二十兩買民龍鳴鳳土名「爛田」 基田四畝五分,糧米九升,每年納租六石五斗。

一、用價五十三兩四錢二分。買民徐祿土名「牙塘」 田十一畝,糧米三斗,納租十五石八斗。王永傑《告斷》土名「董塘」 ,屋後橫沖田三畝五分,抵還原多領糧米七升,納租五石。

一、余世魁捨田四畝,土名「公沖」 ,納租五石。一、民王鳳儀田三畝六分九釐六毫,土名「王沖」 ,納租五石。

一、民李矩天田五畝三分,土名「羅塘沖」 ,納租五石。

一、民范嶺田二十五畝,土名「楊家沖土公沖」 ,納租二十五石。

一、民徐自在田八畝,土名「鄭家沖」 ,納租十一石。一民熊周田八畝,納租十三石。

一、民趙天香田十三畝,納租十六石。

一、民鄧祖鼎田二畝六分,丈過二畝,土名「雞沖山」 ,納租三石。

一、民蕭鳳儀田四畝二分,塘三分,土名「湖雞沖」 ,納租五石。

一、民馬訓田,一畝丈過四分五釐五毫,地名「古廟上邊」 ,納租一石。

一民吳國成田六畝,地名「堤基邊」 ,納租六石。一民雷和尚田三畝,土名「桃花洞」 ,納租一石。崇禎三年,督學副使蔡官治捐俸置田五十畝,入書院左,祠祀郡丞蔡中孚。

十二年,分守右布政張天麟等查出府倉羨米五百四十餘石,變價置買「楊登元土名藥鋪田五十畝,糧九斗零。每歲鄉試之年,將三年租價撥給兩庠應試諸生,以助卷資,不得冒支別用,以致乾沒。」

學基 南抵府前大街,北抵縣前大街,東抵大打線巷,西抵馬家巷。

學廛 :府學左側,鋪地三十六間。每間每歲納地租銀六錢。計地南自關帝廟起、北至德政亭止,共七十二弓。

一啟聖祠敬一亭後鋪地二十七間。西自馬家巷口起、東至德政亭止。

一北門內錦衣坊對面、「坡左鋪地二間。坡右鋪地二間。」

一、「東關外鋪地六間半。」

邵陽縣學 ,「邵為附郭。先時學統於郡。元大德間,知縣溫淵即周敦頤遷州學故址創建。至元丁卯,伯顏不花復修。元末燬。明洪武十三年,知縣薛德中重建。宣德二年,知縣何永芳重修,薛文清《瑄》《記》之。」 正德丙子水圮,知府石鳳遷城內。府倉場,宋州學舊地。嘉靖乙卯,參議陳鎏、知府郭學書遷復原所。庚申大水,又圮,知縣鄭守矩重修,皆南向。隆慶戊辰,僉事張子仁採紳士西向之議,檄署縣令通判鄭嘉猷出儲羨區畫廟廡堂齋。一轉而西,惟民居前堵江流尚隔。萬曆乙酉,知府胡楩、知縣趙維紳出俸買民居數十武,并拆江樓,豎石坊額曰「洙泗源流」 ,一時弘敞。盡制崇禎末兵燬。

皇清順治十二年,推官朱應昇改向重修,中為《大成》。

殿,前為戟門,左右兩廡。逾年落成。又明年,同知蕭嘉熙繼建櫺星門。康熙元年,知府傅鸞祥建樹屏壁。二年,知縣顏堯揆建明倫堂。七年,知府傅鸞祥、知縣蔣其昌復允諸生請,采形家議,仍遷廟及戟門、兩廡還西,作甲庚兼寅申向。十九年,知縣張起鶤捐俸續修。又捐拆舊衛堂廳三棟,歸學,重建明倫堂及啟聖祠。二十二年,知府梁碧海捐俸二百兩,通判余起騰、知縣張起鶤前後合捐材匠銀兩。方議大行鼎建櫺星門、魁星樓及所未備。

學廛二間 ,在城內倉場。

外州縣

城步縣學 舊在縣治左,明正德丙子開設。辛巳知縣藺澤、嘉靖壬午知縣吳琠繼成。庚戌知縣胡自化增修。隆慶壬申知縣李之達重修。萬曆癸巳廟圮廢,知縣元宗、孔鼎新修葺。甲辰知縣胡夢珍、己酉知縣竹密相繼重修。甲寅知縣汪察相度城西南隅地,「在漢為諸葛城,元為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