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7 (1700-1725).djvu/7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盧殿、觀音閣、慈壽寺,錢邦𦬊有《記》。望雲山 橫亙盤踞數十里,四麓奔瀉,面面相似。山前為隆回鄉,秦盧生隱於此,以西望武岡,侯生所隱之雲山,故名。登頂幾二十里,東望郡城,彷彿在目。有鐵瓦石祠,天池泓淨,源流百派,其大者曰金灘,曰銀坑,會於砦上,西流百里入資水山。腹之東有盧真菴,石臺數丈,高廣如砥,乃盧生禮斗處。岩有觀音洞,有關門寺,有天門龍興觀,有天壇諸勝。山多產蕨,荒年民取給焉。山後為高平舊縣,今屬新化邑。

古台山 在隆回鄉。秀卓可五里許。北瞻望雲,宛若畫圖。金子、黃花、元姑峙右,天堂、白馬、西山屏左。俯視溪流如帶,中有梅樹寺,為宋元遺址。古木青杉,蒙翳掩映。白雲時來,梵音遠聞,亦山川勝概云。

西山 :在隆回鄉,地接白馬、龐家及湖北嶺諸界。山高廣而舒奧,民多火耕,亦有腴產。風景幽異,即居民多未至者。

元溪山 :在隆回鄉,接新化漵浦。舊設紙錢堡防備,為邵險要。

頓家山 ,在隆回鄉,離城二百里,又名「三不理山」 ,接辰州,極峻峭。

麻塘山 在隆回鄉,跨漵浦、辰溪諸界。明嘉靖間,酉賊潛伏,時為牽引,官兵捕勦之。《嘉靖志》載為邵險要地。

石阜山 ,一名「黃平」 ,在西平鄉,上有觀。

碁磐嶺 在城南五里。諸葛亮經此,與客對奕,石盤廣六尺,黑白子宛然。又犒師,其地名祭旗坡。見《名勝志》。

耀紫嶺 ,在縣南五里。聳卓如植筆形,家取為「郡邑文峰。」

錫茅嶺 在縣東八十里,一名「錫山。」 高挺獨秀,俯視郡城,煙景可挹,水泉清冽。下流為聚公橋,歷溜田至田家橋入桐水。

龍窩嶺 去縣東五里

茶岡嶺 古有曲水流觴巨渠,一名「霞光嶺。」 天師嶺 在縣東七十里三溪鄉。

白馬嶺 去城南二十五里。

朱梅嶺 在城東北一百二十里,接湘鄉羅漢嶺 ,去郡東北九十里,上有羅漢寺,故名。響鼓嶺 在三溪都,以聲得名。

黃茅嶺 在郡東北六十里,下俯墨溪。

大坡嶺 在郡東北百里。明崇禎戊寅,司理李夢日禦賊於此,鄉人立祠祀之。百戶馬之驊戰死其下。

九龍嶺 在梅塘鄉。突兀如華蓋。相傳,唐人仰山兄弟居此,仙去。舊有祠,旱能致雨。明季有紫氣金光之異,鄉人重修之。司理梅開重新佛像,置田飯僧。有「梅公祠。」

王瓜嶺 在郡南四十里,亙延五十里,高數百仞。山頂平衍,有白鶴觀,「小石巖甚異。負山而居者百數十家,墾土為田,因少泉流灌溉,稍旱即無收。其居者雜植麥豆以佐食,而終不他徙者,是豈山為之歟?」

錫嶺 ,在郡南四十里。

梅子嶺 在郡西四十五里。

插花嶺 在郡北五十里,即北望一帶大山也。東聯朗概,西盡茱萸,翠嶂碧峰上千霄漢,雲巖 見月湖山。

吐秀巖 在石人江上。岩石陡峻,俯瞰穴室,深窈不可測。昔人鑿石為棧道,題「吐秀岩」 三字。秋水既消,其下露一石鹿。明邑人御史何大謙讀書處。

朝仙巖 :在郡治東一里許。

彩山巖 去郡東南三十里。洞口宏敞,其中甚深,隙光洞達,怪石玲瓏,寬平可容數百人。有石書、石鼓、龍床、龍几等跡。旁有圓孔,傴僂而入。復有洞,幽異莫測,人跡罕至。明嘉靖間,邑令張鳳儀以勘田至彩塘,見一石峭聳數十丈,篆曰「彩山巖」 ,後題「永嘉蕭萼書。」 詢之土人,云:昔姚元信因亂率眾據山自保,沒為土神,因未立廟,望石祀之。張因剪荊棘而得此洞,遂移石鼓置洞外,篆額曰「石鼓書洞。」 天啟間,參政潘瀾題詩洞中。白鶴巖 ,在郡東南三十里。

虎棠巖 在石井鋪丹穴石梁。

煙竹巖 在仁風鄉。孤山出田壟中,巖底有石樓石臺,極為幽邃。

鹿角巖 在梅塘鄉。巖水成溪,流入烝水。「圓通巖 」 ,在郡南五十里,有石作鐘聲,壁刻有詩。

九頭巖 ,去澬水下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