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7 (1700-1725).djvu/74

此页尚未校对

下。東北出益陽縣,其間流逕山峽,名之為「茱萸江」 ,蓋水變名也。

茱萸江 在府治北四十里,兩岸石門夾峙,水勢險惡,土人呼之為茱萸灘。自此而下至益陽,皆為茱萸水。自邵陽資江而下數百里,歷新化至益陽,皆曰茱萸江。昔傳關雲長與甘興霸爭界於茱萸江,或疑在邵陵。然《湘中記》又云:程普、關羽分界於銅棺山,共鑄銅棺為誓,相侵者以銅棺貯之。今銅棺山又在長沙界內。酈道元《水經注》云:縣有關羽瀬,在新化之下,所謂關侯灘也。南對甘寧故壘。昔關羽屯軍水北,孫權令魯肅、甘寧拒之,於是水寧謂肅曰:「羽聞吾咳唾之聲,不敢渡也,渡則成擒矣。」 羽夜聞寧處分,曰「興霸聲也。」 遂不渡。茱萸江又東逕益陽縣北,又謂之資水。應劭曰:縣在益水之陽。今無益水,亦或資水之殊目矣。然此縣之左右,處處有深潭,漁者或輕舟委浪,謠詠相和,羅君章所謂「其聲綿邈」 者也。

邵江 源出龍山岳平頂,西流合眾水,至西洋江會桐江,歷甘棠渡及相公潭,至邑治東入澬江。

桐江 ,源出萬安鄉,至棠下橋名桐江。至董家灣合溠水,至西洋入邵江。《嘉靖邑志》云:「源出金仙山。」

檀江 源一出東安縣羅漢、雲霞諸山,一出上賢鄉小眉諸山,至花橋會流,歷穀洲,至白馬田入邵江。

石馬江 ,源出望雲山,穿大華山,歷三渡水,至歷山牛丫潭入澬江。

石人江 在郡東北十里沃洲灘上,即澬江。西洋江 在郡東四十里,即邵江。

歷江 在邵陽縣北

「槎水 」 ,源出九龍嶺,後歷仙槎橋、迴龍橋,至董家灣入於桐江。

烝水 ,其源有二:一出中鄉大雲山,一出梅塘鄉鹿角岩,合流長山江口,出佘田,至石灣入衡陽界,過草橋至石鼓嘴入湘水。自此以下名烝湘,三湘之一也。酈道元《水經注》云:「烝水出衡陽重安縣西,邵陵縣界耶薑山,東北流至重安縣逕舜廟下,又東合略塘,又東北逕重安縣南,武水入焉。至湘東臨承縣北,東注於」 湘。

漣水 出龍山之頂,有老龍潭,其深不測,中有五色鯉,時有雲霧籠罩。兩山如帶,夾水而出,東北流六十里,入湘鄉界。桑欽《水經》云:「漣水出連道縣西,資水之別。東北過湘南縣西,又東北至臨湘縣西南,東入於湘。」 酈道元《注》云:「水出邵陵縣界,南逕連道縣,縣故城在湘鄉縣西一百六十里,控引眾流,合成一溪,東入衡」 陽湘鄉縣界。漣水又逕湘鄉縣南,臨連水,本屬長沙定王子昌邑。漣水又屈逕其縣東,而入湘南縣也。又云,「漣水自湘南縣東流,至衡陽湘鄉縣界,入於湘水。」

雲泉水 出雲泉山,注邵陵水口。

應水 ,《水經注》云:出邵陵縣,歷山崖嶝嶮阻峻,崿萬尋,澄淵湛於上,應水涌於下,東南流,逕應陽縣南,注湘水。

餘溪水 ,《水經注》云:「出西北邵陵郡邵陽縣,東南流注於湘。」 其水揚清汎濁,水色兩分。

邵陵浦口水 ,《水經注》云:「其水又東注邵陵水,又謂之邵陵浦口水。」

佘水 ,《漢書昭陽侯國注》云:《荊州記》曰:「縣東有佘水,傍有漁父廟。」

溈水 出西北邵陵縣界,而東南流,至零陵縣西南,逕越城西,又東南流,注於灕水。

石溪 ,在縣西三十里,流入資江。

漁溪 ,源出西平蔡家同、盧峰凹諸山,合於杉木橋,歷長定水流為漁溪,入資江。

禹溪 ,在郡南十五里,入檀江。

楓江溪 :在治北三里,入澬江。

「墨溪 」 源出黃茅嶺,歷藍田入湘鄉。

爽溪 在三溪鄉。源出爽溪洞,洞口闊數丈,流水奔瀉成溪,入漣河。

漣河 源出三溪鄉界岡凹,流二十里為漣河,下合龍山,東流入湘鄉。《通志》云:「龍山一流入湘鄉為漣水潭。」

雙清潭 在城東,資、邵二水匯其下,清澈無底,上為砥柱磯。

相公潭 在城東馬鞍山下。上有諸葛武侯祠。一云宋通判曾如驥殉節處,故名。潭水瀠迴,有一席水,風激無波,傳為神仙禮斗布席潭上,在邵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