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7 (1700-1725).djvu/78

此頁尚未校對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卷目錄

 寶慶府部彙考二

  寶慶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八卷

寶慶府部彙考二

寶慶府山川考二    府縣志合載

新化縣

梅山 ,距治南四里。按舊志,相傳是山無草木,一夕忽有梅枝插石上,日就榮茂,歲久涸枯,根榦幾盡,晝猶見影於石,人皆以為仙跡,故名。宋吳致堯《開遠橋記》云:「介荊湖之間,有兩梅山焉,新化為上梅山,安化為下梅山。」 及考《安化志》有是名,而實未嘗有。是山,則宋熙寧時,章惇所開梅山,即新化也,惇有詩。

崇陽山 在縣東一里。《舊志》「崇陽夕靄」 ,為八景之一。

福景山 :在治南四里。赤石層巒菁蔥南峙,有關聖廟。

馬鞍山 在治南十五里。里人取其形似,故名。火旗山 在治南四十里,永寧四都。一名火溪。峭拔擁峙,狀若綴旗,為邑之文筆峰云。

石槽山 在治南六十里。崔巍壁立,半山飛泉,瀑布千尺。章惇有詩。

牛山 在治南一百里大楊鄉舊邵州界。為控扼之要險。

羅洪山 在治西南八十里。避兵者置寨焉。文仙山 在治南一百里永寧三都。山高嵯峨聳翠,上有長龍洞,迸出雙泉。半山有石室,又有石榻,高一丈餘。世傳晉高平令文斤以宋劉裕將代晉,遂棄官修煉於此,白日乘鶴上昇。見存丹鑪石竈,故後人名此山曰「文仙山。」 牛頭山 在治西南八十里,高平置寨處。戊子,土人避亂其上,袁宗第兵攻圍彌月,卒不能破。黎山 在治南四十里,山麓有崖,清泉涌出,每日三潮,涌時高出數尺,時刻不爽。

維山 與火旗並峙,聳入層霄,為邑名景。清虛山 在治北百餘里,四面陡絕,嶺乃平衍,白日煙雲迷暗,上有三清殿,昔有女仙修煉於此。

望雲山 在治西南一百里,永寧一都。高峻凌空,昔傳盧慧真人居此修煉。武岡州有雲山,相距數百里,登此山望見之,故名。前山,屬邵陽首望山 ,《水經注》云:「高平水出武陵郡沅陵縣首望山。」

金鳳山 在治南一百里,永寧一都。形如飛鳳,上有雷神廟,歲旱祈禱輒應。丁亥、戊子置寨避兵獲全。

花山 :距治西五里。立石崚嶒,列如花瓣;藤蘿繚繞,奇異參差,登者心目俱怡。

仙姑山 :在城西五里。

南山 在治西三十里洋溪。元末避兵獲全。近戊子冬,袁兵數攻,久不能登,遙見一金甲神巡繞寨間,兵懼,禱之與寨和。寨仍堅守,卒不敢近。黃楊山 在治西四十里大陽三都。峙壁高聳,上有九井十三峰,峰似蓮花,其嶺平廣。元末置寨。元兵復寶慶,破之,擄掠甚慘。近戊子,袁兵復誘破,慘亦如之。

壺瓶山 :去治西五十里,三山並出。其一山內峙,名曰「雲裏觀音。」 左一山有石人,右一山有石旗、石鼓,宛然。

靈原山 去治西八十里,在白旗峰下,如雙鳳飛翼,朗月入懷,禪僧呆也,選勝至此,建剎焉。西山 去治北七十里,一名清虛山。諸山蜿蜒,一峰突出,四面陡絕。山巔平衍白日,煙嵐如晦。獨山 在治北一百里石馬二都。眾山羅列,惟此巍峨特起,故名。劉吏部家於此,因號獨山。熊山 在治東北一百里石馬三都。按《封禪記》「黃帝南伐楚於邵陵,登熊山。」 蓋即此也。考《史記本紀》,稱「黃帝凡天下有不順者,從而征之,未嘗寧居,南至於江,登熊湘。」 則江南之熊與湘并稱,其非熊耳明矣。

青雲山 :去治東二十里。巉巖屹立,石徑盤旋。上建二庵。前一山,秀峭,擬於列炬。

盤山 :在治西三十里溈山,與峰禪師置院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