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7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名曰《雲霽》。深邃莫測。

白馬山 ,去治北三十餘里,時有雲氣似白馬。《望鄉》山 ,去治北一百四十里。

大小角尖山 ,去治北一百八十里,狀如角,近辰沅。按:此及白馬、望鄉四山,近以分縣,屬城步法相岩 ,見寶方山。

盧仙岩 見雲山

《道者岩 》,亦見雲山。道者高數十仞,前幔水簾,風珠錯落,瑩映石室,仄徑罕到。

同保岩 即武岡山,昔人避兵處。明嘉靖壬戌,同知蒙大賚建樓於前後圮其麓,曰仙院。怪石攢簇,有仙橋、仙關、仙峽,隱伏靈湫,時見巨魚浮游,人以為龍。岷簡王曾鑄金簡繫而沉之。龍起湫中,方旱而雨,益稱神異。萬曆中,修撰張元汴以使至,往遊。建石亭於仙關之前,顏曰「栖仙」 ,鐫記樹亭內,其左去百步許,為侍御曾一夔讀書處,亦甚幽奇。

麟趾岩 在城南四里。三洞相連,中區敞闢從石下一趾如麟。岩門隸書「麟趾岩」 三大字,莫知其始。至梅花、凝雲兩洞,奇狀更多。明萬曆中,宗室冰梅修亭榭寺樓,為郡勝景。今燬。

穿石岩 :在治西十里。

桃花岩 :去治北十五里。高敞如室。

金鐘岩 :去治東南二十里。中有滴乳如鐘,俗傳飛來。

銅鼓岩 去治北三十里,中深入可容千人。昔避兵處。

雙璧岩 :去治北九十里,入湖北隘路。水從小坪一澗出洞口,兩山峭削,右凌絕巘,為小橋以通人行。左高與右等,有仙人掌、犀牛跡。中開石洞,無徑可躋;從洞後石竇入嵌龍王閣於中,下為深潭。舟過其處,望之如島。

都梁石 在治南城下數十步,高圍丈餘,嶄然獨峙,凝秀可觀。舊建社學於其側。

和合石 在城內東關,高二丈許。兩石並偶間止容指。下承平臺上有侯仙跡,相傳甚靈,不可褻踐。

賓陽石 在法相洞前,郡守蔣明謨題,郡人劉文箕有「記。」

《天柱石 》《雲根石 》,俱在法相岩上。

碧玉簪石 在法相岩上。宋樓鑰題三大字於上。

「將軍石 」 在雲山五里庵道左,武偉傑然。「帽子石 」 在高沙市東道側獨踞,上圓下磬,儼然如帽。

圓通洞 :在治東三十里,其景甚勝,翠乳交結如寶蓋。

侯公洞  、投龍洞  、起雲洞 以上三洞俱在雲山。

棲真洞  上屏洞  迎陽洞  朝陽洞隱仙洞  芙蓉洞  花乳洞  大保洞以上八洞俱在《寶方山》。

澬水 ,《漢書注》云:「路山,澬水所出,東北至益陽入沅,過郡行二千八百里。」

大谿水 ,《水經注》云。「即澬水。」

濟水 發源於城步,經城南,有巨洲橫截,湍流轉激,清波瀠洄,為郡名「景」 東流與澬水合。渠水 即都梁水,從天尊山發源,西南流至城西,又從城東門出為渠江,與濟水合。

淳水 ,《水經注》云:「縣西有小山,山上有淳水,既清且淺,其中悉生蘭草,綠葉紫莖,芳風藻川,蘭馨遠馥,俗謂蘭為都梁山,因以號,受名焉。」 今稱都梁水。

威溪水 在治西三十里,源從巫水綿衍達西延橋與濟合。按《一統志》載,谿中有白香湖岩峒諸蹟,景致幽異。

龍潭 在治東一百二十里,有洞,洞外建有寺閣,為州府驛路。遊者吟詠甚多,為名景之一。荷花池 在王城內東側,徑方一楹,四時不溢不涸。舊亭甚麗,今圮。

明月池 在城內

墨池 ,在儒學外右街,方廣近三畝賓雲山,俗傳池為硯山,為筆架,應文脈之盛。時萬曆庚申,州守侯世延詢諸父老,令通學濬淨,掘出一碑,上有「古墨池」 三字,仍立池上。

武陵井 在州治前百步凌渠江,相傳與武陵溪通,春深有桃花從源泉中浮出,為州,名「景龍井 。」 在城南五里。土阜突如,中虛莫測,深靜混混,冬燠夏寒。相傳源通廣西,有龍藏焉。旱取水至法壇中便雨。井旁通一竇,衍流溉田千餘畝。竇口寬平,近可一畝若池,藻芷交翠,小石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