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7 (1700-1725).djvu/83

此页尚未校对

筆,鱗甲森森,煙嵐涌浪,故又名《魚峰》。

插旗嶺 在縣東二十里。斜翻如幟。昔人避亂,置壘其下。

赤木嶺 在縣東五十里。多楓柏,秋杪望之如赤霞。

獅子嶺 在縣北三里。蹲踞如獅,雌雄互顧,草木飛動如毛。

雷霹嶺 在縣東五十里。奇峰峻屹,阻絕行人。明時偶然雷霹成衢,可通商賈。

金子嶺 在縣東南五里。上產雲母石,日暮望之,如冰鏡懸空,照燿人目,故名。

摩訶嶺 在縣北後龍。土阜凸起。登其巔,一邑風景,咸在指顧。右有放生閣,左有青蓮庵。前則鎮龍蘭若,魚磬不絕,梵語常聞。後有蓮潭寺,疊嶂迤𨓦,層巒起伏。昔傳土有剎奉摩訶迦葉,危樓百尺,形家云:「北方不宜火星逼城。」 隨毀之。今址猶存。

扇坡嶺 在治西三十里,在盆溪南。一石廣數百畝,攲斜如紈扇,多生芝草細樹,春晴望之,儼然如畫。

河北嶺 ,在縣東九十里。五峰連峙,高出雲霄,迢遞千里,前結邵郡及衡州、南岳為邑東外障,其上即龍崖。

香山嶺 在縣東九十里。產異花香草。

香溪嶺 在縣東南六十里。

螺螄嶺 在縣東北五里。突起一岡,如螺螄然,中有一窟,上窄下寬,樵牧採野藤續二十餘丈垂下,尤深不可測。

鷂子嶺 在治西十里江口村,山狀若飛鷂。潮水巖 在縣東九十里,巖內廣淵千尺,每晨夕水湧如潮,灌溉百畝。

嘯巖 在縣東百餘里。天門高敞,光透數畝。宋末廣寇叛,沿村焚殺居民。壘石為城,橫截洞口,三面皆石,險不可攀。寇攻經旬,料其乏水,內以生魚投之,寇一笑而去,故名。明末復避土寇中,集萬人,寇攻五日,堅不能破,遁去。居民建庵其中,溪逕盤曲。永陽別駕有詩鐫壁。

石腳巖 在縣東九十里靖位司北。崖懸千仞,樹覆一村。磴道曲折,石門斜攲,由竇深入,傴僂而上,出石坡,寬二丈,居民構樓於上。旁有一石,仙人腳跡,指掌分明。

紅石巖 在縣東九十里,與武岡接壤,捕魚者於此分界。

燕子巖 在縣南十五里。三冬燕巢於石,驚之則群起飛鳴。

鬼子巖 在縣東二十里。壁立千仞,踞白沙西岸。洞有三石,形似鬼子。避兵者架木構樓其中,數百戶賴以生全。

石幕巖 ,在縣東七里。巨石覆空如幕,綿亙里許,中有神仙掌跡,《彝水》經其下。每風清月白,扁舟輕泛,不減「赤壁。」

桃仙巖 在縣北四十里。相傳許公圍碁於內,樵牧時聞落子聲。又名「下碁嶺。」 昔人有詩鐫壁,今為苔蘚所掩,惟餘桃樹。

石鶴巖 在縣東二十里。一石如鶴,立於江滸。又名「召鵝塘。」

穿巖 在縣東百里拱橋兩巖相對,東名「天巖」 ,外築石城,由小竇登巖上一洞如樓,窗櫺俱備;西名「地巖」 ,深入土窟,石坡廣數十丈,洞隔二里,中通一溪,深不可度。

滴水巖 在縣南三里。中虛一洞,四時泉滴如雨。

羅洪巖 在縣北三十里金家村。洞門高迥,水從巖底流出。中有小孔,拳曲可入,內如樓閣三層,皆可容數十人。丁亥,寇秉炬入,即滅以水,復以煙熏,竟不能破。後人尋覓水源,過板橋數度,炬屢易,猶未達源,甚為幽邃。

龍宮巖 在縣東九十里。由江口溯流而登,危橋數度,徑出象王峰。蒼松翠竹,為僧漚和《具冶》說法處。右旋石磴,約三十里,一樹跨石,枝戟根虯,名「騎虎石。」 仰望崇墉峻遶,從城闉直透崖下,昔建有層樓疊閣在崖頂上。憑欄遍覽,見翼虎競飛,池蛤雙吼,一泉從空中瀑下如簾。復於剎後入一小洞,可容數人,石上有仙人趺坐,指爪跡云係宋善友修真處。去三五里地名露滴。宋元豐間,五丁夜構一樓於巉巖石上,左右二閣,斗拱旋轉,頂覆金盆,人不敢取。舉念則雷震。後角用杉皮湊疊一柱,以示神異,置善友色身於中。明正德間,頒敕命賜號龍公。《善友敕命》尚存,最稱靈顯,祈禱輒應。

汆水巖 在縣西二十里雲壁寺後。洞扉低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