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7 (1700-1725).djvu/91

此页尚未校对

化溪渡 去治南二十五里。

澧溪渡 去治北九十里。

油溪渡 去治東北八十里。

茅埠渡 去治西十里

三江口渡 去治西十五里。

盧觀渡 去治西二十里。

茶園灘渡 去治西二十五里。

求溪渡 去治南六十里。

白溪渡 去治北八十里。

武岡州

石羊關 :去治東二十五里。

紫陽關 ,去治東百五十里。

白竹隘   、嚴家隘   、廣子隘。

皮水隘   ,橫水隘   ,施崖隘。

芭蕉隘   。橫波隘   。神童隘。

石羊隘   。蓼溪隘。

洞堡寨   ,南山寨   ,連山寨。

獅子寨

「古雲團   」 、「雲溪團   。寨前團。」

盤石團   、石頭鋪團  、「平溪團。」

《空溪團   》《半陂團   》《梅溪團》。

塔溪團   、離坪團   、高倉團。

白倉堡 :去州治一百五十里。

山口堡 ,去州西五十里。

九溪堡 ,去州西九十里。

歇場堡 ,去州九十里。

太平堡 ,去州五里。萬曆年間建。

安樂堡 ,去州三里。嘉靖年間建。

桐木堡 ,去州一百里。

泮橋 在文廟前,跨渠水。先年木橋數圮。明萬曆二年,知州宋純仁造石梁二鞏,分三道,中高,兩旁稍底,上翼石欄,為學巨觀。崇禎末,鎮守劉承應加一鞏,以肖泮池之形。

武陵橋 在治前武陵井左。明末毀。康熙二年,鎮守韓弘淳、把總鄭萬玉重修。

攀龍橋 在儒學右,為州治通衢。明嘉靖間,同知蒙大賚重修,改名「攀龍後圮。」 康熙二年重修。化雨橋 在儒學前,奎文閣之左,正南大街。明萬曆初,知州宋純仁甃砌以石。

安濟橋 即水南橋,在薰和門外,黔、粵通衢。宋寶祐二年,唐日宣建,後圮。明萬曆初,知州宋純仁重建,石砌七鞏,改名「梯雲。」 康熙二年,以第三鞏欲圮,士民患之,懇知州吳從謙等集眾重修,仍名「梯雲。」

化龍橋 在城內東大街。始名「義濟」 ,繼名「化士。」 明萬曆癸酉,知州宋純仁重修,改名「化龍」 ,後圮。康熙元年,鎮守韓弘淳重修。

玉帶橋 在城東宣恩門外,今圮。

落馬橋 去城東三里

太平橋 在托平路中

水新橋 即「七里橋。」

濟川橋 去城東二十五里。宋淳祐進士李友直建,即今石羊橋。許應龍《記》。康熙二年,守備安一龍道經於此,捐資重建。

渡頭橋 去城西五里。今廢為渡。

龍溪橋 去城南五里

下新橋 去城西十四里。

昇平橋 在渡頭前。路通壩水。

木瓜橋 :去城西二十五里。黔、楚通道。

上新橋 去城西十五里。

鎖龍橋 在雲山路口,昔人題曰「雲外梁。」 仙人橋 。一在城南仙院,一在雲山五里庵。李八橋 ,在城南。

紫陽渡 去城東一百五十里,與邵陽分界,即橫江晚渡處。知州羅守疆造渡船數隻,以通往來。

新寧縣

北關 去縣一里,知縣汪紹英建。

石門隘   ,盆溪隘   ,黃桑隘。

鑿鼻隘   道田隘   西侯隘。

螺子寨 去縣西南二十里,其狀如螺。明末避亂者咸聚其上,賴以保全。

先峰寨 ,在縣東五里。群山之中,高插雲表,為眾峰領袖,故為名。

傘柄寨   、大對寨   、雞籠寨。

蔣公寨

長湖團   、大甲團   、小溪團。

上富團   ,下冨團   ,《石幕》團,蓮村團   ,《坪頭團   》,《崀山團》。

鹿坪團   、石門團   、《羅背團》。

「山瓜團   」 、《赤水團   》《檀山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