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8 (1700-1725).djvu/33

此页尚未校对

手模題詠甚多,忽有狂人擊破之。

壺形馬蹟 在石井靈應觀,從石上題云:「仙去仙來不計年,壺形馬蹟尚依然。世上莫作尋常看,留取遺跡作話傳。」 言雖里俗,字蹟奇古,其壺形倒於石上,馬蹟宛然雙蹄,人工莫及。

普和寺,山門 左右各三柱,其中一柱木屑合成,無文理,上覆以鐵瓦,留墨斗曲尺於中,盛夏無蛛網,歷宋、元、明,屹然特立,相傳為魯班所造。右側即《楊讓碑記》。山門下石鼓二面,光瑩如鏡,照徹對江村落,渾如圖畫。

鐘鼓樓 在南街。明萬曆年建,今廢。

凌雲閣 在東南寺崖之頂。後重建,改為「文昌閣。」 今廢。

回仙亭 在仙人石上。舊有寺額,今廢。

望江亭 :在南城門上,知縣王國寧建。

「浮石館 」 ,弟子員讀書於此。

「圖南會館 」 在普和寺右。

「潛龍書舍 」 在紫雲山。兵燬。

秋江書舍 在舊學明倫堂後,久廢。

陽關亭 在治北三里

迎曉樓 在城東。順治十六年,知縣凌萬程修建。康熙二十一年,知縣王謙捐資重修。

臨江樓 在城南。順治十六年,知縣凌萬程修建。康熙二十一年,知縣王謙重修。

天乙樓 :在城西。順治十六年,知縣凌萬程修建。康熙二十一年,知縣王謙重修。

養心齋 在潩溪之上。邑人彭昇建,今廢。《黔山合秀 》,在城東南。諸山攢萃,蒼翠入雲,巫水涵清 ,去治北二里,其水至此環曲澄泓。《南湖月照 》,在東門外,平闊,有深潭。

《東井龍蟠 》即龍井,曾有龍見。

蔣村春渡 在南門外蔣家團,有大橋。

《普寺晚鐘 》在城內普和寺,有神鐘一口,其聲宏遠,相傳曾與龍潭相鬥。

「石掌仙迴 」 即「仙掌石」 ,在縣東。

《洞雲樵隱 》,即白雲洞。

新化縣

晉高平舊縣 在治南百里永寧鄉,地名「石腳」 ,晉屬邵陵。宋入新化,故址猶存。

梅林 梅溪鋗家於此。從吳芮隨漢高帝入關,有功,封十萬戶侯。

宋白溪舊縣 在治北八十里石馬鄉,地名白溪白石坪。紹聖初,遷治於此,遺址尚存,今名「舊縣。」

古青溪鄉約坪 《舊志》載東大陽十都,興廢無考。

《石舟 》城南六十里,有巨石長丈餘,橫道左,形宛如舟。

大凌峰飛來鐘 在縣南四十里西溪。一夕風雨,鐘從空墜,聲聞數十里《鐘勒》。皇宋淳祐壬寅,潭州衡山「大凌峰」 ,因建寺以名焉。邑侯欲致之治,必數十人始能舁,至則不鳴,遣歸,則數人輕舉而去,響如初。

山塘寶塔 在治西五十里。宋伍光國任廣東瓊州府僉判,因驚海洋歸造此塔。

輦溪 宋理宗為邵州防禦使,入繼大統,輦宿於此,故名。

文仙石塌 在文仙山上。有石床,高丈四尺,茂林修竹,蔭蔽左右。半山間有石室,去地五尺,丹竈存焉。水晶閣 在南關上對火溪山。知縣蕭岐建。梅山亭 縣南四里。秀峰環擁,隴畝四望。宋熙寧建,元燬,明永樂知縣蕭岐重建,訓導楊世行有記。又圮,嘉靖知縣余傑重建,劉軒有記,知縣姚九功題曰「問農亭。」

超然亭 在縣西南文仙山上。宋淳祐間建。昔文斤曾居此山,號「超然子」 ,故名。今廢。

勸農亭 在縣城北。景泰間,知縣全當農務方殷,時行勸課,鄉耆立亭以憩之,故名。訓導蔡珪有《記》。

《澬江帶水 》澬水自東西迤邐而來,遶邑之左,環抱若帶,練影沉涵,為附郭佳景。

維山疊障 去治南四十里。層巒疊翠,峰峰相接,遠列治前,高出塵表,宛如屏障。

水晶高閣 即南城樓。永樂初,知縣蕭岐建,訓導蔣《記》以邑治面火旗山多火災,故建「水晶閣祀水神」 以禳之。凌空高聳,一邑偉觀。

《月照碧潭 》石岩懸於澬江之上,有形如月之弦,水光一色,靜影沉碧,足供遊覽。

東澤龍池 ,濱於澬江之東,廣百餘丈,深莫可測,旱不竭,水不溢。昔傳有異人以竹杖插地,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