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未嘗至衡,即至衡亦非衡民之所當祀也,倘亦傳者之訛歟?
耒陽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
社稷壇 在縣西
邑厲壇 在縣北
城隍廟 在縣治東南
通濟龍王廟 在竈頭市。靈顯廟 在新城市。唐末寇起,鄉人廖思文兄弟率鄉民保障有功。宋紹興間,賜敕建廟。靈官廟 在縣治南城門內之東。
谷府君廟 有三,即「九真太守朗。」 一在瀘塘,一在興業鄉,一在馬水鄉。
紫閣廟 在縣南一里。元至正初建。
關王廟 即古壽亭侯祠,在縣治北。
真武廟 有二。一在縣治儀門外,元至正間建,每朔朢縣官在內行香,故為「官衙土神。」 一在竈頭市,嘉靖間新建,有禱輒應。其在縣者,舊有一亭,卑狹傾圮。萬曆丁巳年,知縣朱學忠捐俸建修。
水府廟 在縣東館驛前。
蔡倫祠 在縣南蔡子池。
龐統祠 在縣北。舊有坊額曰「漢代名臣杜公祠 」 ,在縣北二里。唐杜甫葬此,因立祠。木居士祠 在縣北大陂市。相傳昔有大木類人形,泝水而來,寺僧取而祠之。韓昌黎過此,題詩云:「為神詎比溝中斷,遇賞還同爨下餘。朽蠹不勝刀鋸力,匠人雖巧欲何如。」 又云:「火透波穿不記春,根如頭面幹如身。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羅隱詩云:「鳥噪殘陽草滿庭,此中枯木類人形。只因水物長為主,未必浮槎即有靈。八月風濤漂不去,四時黎稷為誰馨。南朝庾信無因賦,牢落祠前水氣腥。」 宋有縣令至此,禱雨不應,析為薪。後僧復刻形奉祀,今無存。常寧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
社稷壇 在縣北
邑厲壇 在縣北
城隍廟 在縣治南
關帝廟 在縣治後
三皇祠 在南城外
旗纛廟 在縣治北,千戶所堂後。
通天廟 在縣北二十里。
龍祖廟 在西陽保。元時開創,洪武七年唐貴修造。
七郎廟 :在縣東城內,兵火久廢。康熙五年,庠生呂左盈糾眾復建。
梓潼祠 「在西城外」 ,今廢。
「熒惑祠 」 ,祭火神也,在南城外。
柳仙祠 在縣治前大街。
五顯祠 在南城內預備倉後。崇禎六年,千戶崔陛重建。祠後創立寶華庵,久為兵火頹廢。《安仁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新南門外東南一里。社稷壇 在北門外半里。
邑厲壇 在北門外壕之上。
城隍廟 在縣治西南
太保廟 在縣西南四十里。元大德五年敕建,以祀唐太保南霽雲、雷萬春。
高長官廟 在縣西五里蜜泉。宋嘉祐中,邑人建,祀縣令高岳。
洪山廟 在縣東南
「今古忠靈祠 」 即關王廟。明巡按浙江道御史蔡思穆題。
文昌祠 在儒學戟門右。
周文忠公祠 在儒學左。宋丞相益公周必大,嘗讀書邑之益相里,即周家山也。明弘治中,郡二守鄧淮建祠祀之。
忠節祠 在儒學右。明成化間,學士薛綱立四忠祠 ,在縣東南三里。正德十一年,知縣張宥改寶塔寺為祠,祀唐將南霽雲、雷萬春及宋周必大、陳億孫為四忠,而周、陳本祠俱廢。嘉靖中,教諭閔文振議,以「南、雷二將死於睢陽,自有常祀,未常經及。安仁、宜陽有廟,聽民自奉可也。周必大,宋之大臣,游學於此,宜復書院」 之舊以祀之。陳億孫,邑人也,亦不宜與宰相並列,四人共食,殊為不倫。乃申請改正,去南、雷二像,徙億孫於鄉賢祠,改四忠祠為清溪書院,專祀周必大云。
杜令祠 在縣城西隅。每春、秋二社日,合縣士民依期崇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