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9 (1700-1725).djvu/52

此页尚未校对

蘇耽嘗遊此,有「蘇仙祠」 在焉。

觀音巖 在敖山鐶水。其巖三間如屋,中有石觀音,砂水滴成如塑。巖前有石鐘,後經兵毀。永樂壬寅,縣令王道刻像以表其遺。

新城縣 ,即新城市,元時為縣,屬耒陽州。考《胡石亭遺記》云:「予昔督糧涿州,有一指揮名楊奎,開具手冊,稱衡州府新城縣人。」 乃知縣有據。石刻 在雲峰鄉倉頭嶺下,劍琢以石,高數尺,隔江對豎。故老云:「李忠卿立此為鎮。」

石鏡 在大義鄉龍窟中。有石如鏡,可鑑物。爐塘 在縣東十里。水通銅鐶浦口。昔孽龍生於斯,許真君至此治之,遺跡尚存。

龍泉洞 在縣西南二十里。中踞石奇怪,砂水滴成獅像、觀音像,崆峒數十丈,幽深可愛。嘉靖癸卯,金兵憲表其額。

環秀樓 一名「望江」 ,洪武間建,解縉書其額。迎仙道院 在縣北二里。唐道人遇洞賓建此。至元年間,千戶上納蘭重修。有《記》。

《常寧縣志》

雙蹲石 在舊文廟之後。奇石俯對,若蹲踞狀。隸鐫「雙蹲」 二字。

虎頭石 在縣南五里。其石似虎頭,臨宜江之濱,有《詩》。

《古柏 》在舊明倫堂後,古幹蒼翠,鬱鬱干霄。

《酃縣志》

柴荊園 在縣西二十里。晉尚書歐幼郎故居,至今基址巋然。

王舍城 ,唐目蓮尊者之舊地也。尊者產於邑之康樂鄉,俗姓傅,今其苗裔為叢山下傅家山勢周圍整列若城,四面小徑如門,水從內環繞,中一洲為目蓮寺,今廢。有缽盂山、香爐山、虎扒石、會綠橋、目蓮井諸遺跡。

《駱賓王碑 》在縣東爪寮山。唐駱丞為盧陵之難,潛身至此,賦詩其上,鄉人尹朴鐫之石,年久剝蝕殆盡。明末李司馬陳玉過此,猶識之。

《桂陽州志》

石佛 在能仁寺側。相傳一夕飛來,高三丈餘。其神光福相工巧異常。下有四金剛擁蓮座,一石所成,非人力可致。郡人徐日選有詩。

悼駿亭 在州治北關外。康熙二年,劉伯通犯城,守將田勇禦之關外,坐騎為炮傷,賊遁於瘞馬處。建亭,顏曰「悼駿」 ,示不忘也。

翠篁亭 在古萬壽寺,今廢。

洗硯亭 在州治內西前鑿池種荷,因名。州守董之輔建。

水閣樓 「在州治南門外」 ,今廢。

昭王閣 :在州治南五十里。臨武。守羅岱祈嗣於神,神題詩應期生男,因捐俸倡建。

文昌閣 在州治北四十里下岐。鄧氏建。「寶豐閣 」 在州西,久廢。

「甘露堂 」 「在州治東」 ,今廢。

《臨武縣志》

枕流亭 在「環綠書院。」 景泰間,譚衡建,今廢。

《藍山縣志》

「元宵樓 」 在縣治北。

陵墓附

本府。衡陽縣附郭。

炎帝神農氏陵 在酃之康樂鄉。《史記》:帝崩長沙之茶鄉。康樂鄉即茶鄉也。羅泌《路史》云:帝崩,葬長沙茶鄉之尾,是曰茶陵。所謂天子墓者,唐世嘗奉祀焉。宋太祖夢感見帝,於是馳節敻求,得諸南方,即廟祀之。《圖經》云:「炎陵在麻陂,林木茂密,兩杉蒼然。」 泌註又云:「炎陵廟在康樂鄉鹿原陂上,乾德五年建。太平興國中」 ,將事官覆舟憚險,奏徙縣南隅。廟有胡真官殿,云帝之從臣。帝病,告以當葬南方。視旗所矗,遇嶠即止,因葬於茲。今中途嶠,梁頭也。舊《志》云:陵前南列橒楸,環以沙澗,古杉空樟,殊形異狀,皆數百年物,真神靈之奧宅也。宋建祠祀,以祝融配享,置守陵戶。明益拓而新之。嘉靖三年,復刱聖容殿,繼屢修葺。明末為寇所躝,雖廟貌僅存,而頹垣敝榱,風雨不蔽矣。

馬殷墓 在縣北。僖宗時,殷隸龍驤指揮使劉建鋒,以材勇聞。後建鋒為陳贍所殺,張佶與諸將迎殷為留後。殷命姚彥章攻賊帥楊師遠等,遂取衡、永、道、連、郴五州,湖南平。又引兵趣桂州,靜江節度使劉士政出降,桂、宜、巖、柳、象五州皆降。後梁太祖以殷為楚王。時弘農王以鄂岳觀察使劉存等擊楚,殷命秦彥暉將水軍浮江而下,黃璠帥戰艦屯瀏陽。存等數戰不利,乃遺書詐降,彥暉請殷勿受,與黃璠合擊,大破之,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