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9 (1700-1725).djvu/92

此页尚未校对

陽溪 ,在縣南五十里。

沙蘿溪 在縣南六十里。

龍家溪 在縣南七十里。

洞神溪 在縣東一里。城隍廟之後。

鄒溪 在縣東四十里。源出水田村,流入大江。溪岸有市民數千家,商貨輻輳之處。

梅溪 在縣南五里,八景中之一:《梅溪煙雨》是也。

怡望溪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流入大江。源出安化。按桑欽《水經》,沅水又東北過臨沅縣南,自此以下,始為今桃源武陵景。酈道元注曰:「臨江縣與沅南縣分水,沅南縣西有彝望山,孤竦中流,浮嶮四絕,昔有蠻民避寇居之,故為彝望也。」 又曰:「南有彝望水,南出重山,遠注沅。」 今漁網溪乃「彝望」 之訛也。

鼠溪 ,在縣西南三十里。

沉溪 在縣西南五十里。源出安化界,流入大江。

大敷溪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源出辰州界,下與沅水合,出石,郡人采之。

善溪 在縣北八十里,源出蘇溪下。相傳為善卷先生所流覽處。

蘇溪 在縣北一百里。上合黃石溪,下流自花巖、白陽、呂真入江。

黃石溪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源出香山村,下合沅水。溪上有石橋,刻「圯橋」 二字,歲久倒壞,以木代之,扁曰「黃石橋。」 俗傳黃石公經此,故名。水溪 ,在縣西三十五里,源出大安村。

青湘溪 在縣西九十里。源出高橋村東,一名「新湘。」

仙人溪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源出高橋村,又名千人溪。相傳隔岸有石,用千人拽之,故名。梅子溪 ,在縣南一百里。

西溪港 :在縣西三十里。

桐木港 :在縣西二十里。

兩汊港 :在縣南五十里。與武陵接境。

明月池 在縣儒學後。舊傳綠蘿山為火星,昔人開此池以壓之。又鄰於學,有文明之像。洞神池 ,在桃源縣東三里。

湯泉 按《一統志》「在桃源縣西北一百二十里,常如沸湯,旁又有水泉,人謂之陰陽泉。」

崔婆泉 在縣高吾山下。崔婆釀酒,飲仙人張虛白,即此。

米井 去靈巖數里,石子隨水觱沸如米,春秋不減不增。

江月井 在縣東一里。水中有白石如月,故名。西門井 在縣西。其泉冽,歲旱不竭。

淋泉井 在縣西二里。水自石壁淋淋而下,故名。

湯泉井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水如沸湯,旁又有冰泉,人謂之「陰陽泉。」

黃花井 在縣西一里,水冽如冰。

寒泉井 在縣東半里

普泉井 在縣北高橋村。

湧泉井 在縣莫林村,泉湧出三尺。

龍陽縣

金牛山 ,在縣南六十里。峰巒迭翠,煙雨護青。上有金牛寺,亦祖庭也。有仙翁洞,嵌巉嶮怪,幽峭懸垂。更有龍池、風洞。

「裨牛山 」 ,《酉陽雜俎》:「龍陽裨牛山南有青艸槐,叢生,高尺餘,花若金燈,仲夏發花。」 一本云「迄千秋。」

龍陽山 ,在縣南九十里。舊名「橫山」 ,唐天寶中改今名,後亦以此名縣。

良山 ,在縣西南七十里。良水出焉。

浪山 在縣西九十里。與滄山相連,下有水相合出江,謂之滄浪水。按滄山在武陵縣江南九十里,村名上大、下大坪,其水流四十餘里,始為龍陽之滄港源。今謂與浪山相合,或有誤。《楚辭》「屈原遇漁父,歌滄浪」 ,即此。《禹貢》《孟子》所言滄浪之水,皆非此也。

軍山 ,在縣東八十里。吳治中潘濬討樊伷,屯於此,因以此名山。

寶臺山 ,在縣北一十五里。前對橘洲,後連內堤。

看竈山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舊傳黃帝鑄鼎於鼎港口,此山見鑄竈,故名。團山 ,去縣東北六十里,在洞庭湖之中。橫山 ,舊名,唐天寶中改「龍陽山」 ,後遂以此名縣。

滄山 ,源出武陵界,至縣江為滄港,與浪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