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119

此页尚未校对

為南營州。太宗貞觀元年,分天下為十道,道屬江南道。八年,改南營州為道州,省永陽入營道。十七年,州復,并入永州。高宗上元二年,州復置。武后文明元年,江華更名雲溪。天授二年,復置永陽縣。長壽二年,唐興更名武盛。中宗神龍元年,武盛復曰唐興,雲溪復曰江華。明皇開元二十一年,分置十五部州,屬江南西道。天寶元年,名道州為江華郡,改營道為弘道,改唐興為延唐,改永陽為永明。代宗大曆二年,析延唐西北地,置大曆縣。四年,永明徙今治。五代朱梁以後,湖南大都屬楚馬氏周廣順初,元邊鎬入楚,盡遷馬氏之族于金陵,尋為周行逢所㨿。宋太祖建隆中,行逢之子保權舉族內附,而其地悉歸于宋。建隆元年,復弘道為營道。乾德三年,改延唐為寧遠,省大曆入焉。神宗熙寧五年,省永明之六鄉入營道,一鄉入江華,廢縣為永明鎮。哲宗元祐二年,復置永明縣。時江華郡領縣四,曰營道,曰寧遠,曰永明,曰江華。元時為道州路。明吳元年,平章楊璟克永州,郡人吳友遜以地歸附。洪武元年,改為道州府。九年,裁革《營道縣》,改為州,屬永州府,領縣三,即今之寧遠、永明、江華是也。崇禎十二年,以寧遠稱巖邑,難治,分南北等鄉置新田縣,以分其任。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一里。領縣四:

寧遠縣

漢武帝時,始置冷道縣,屬零陵郡。後漢、三國、晉因之。郡在宋、齊為營陽。梁為永陽縣,隨隸之。隋置永州,并冷道入營道隸之。煬帝復零陵,營道如故。隋末,簫銑析營道置梁興。唐武德中,改為唐興,隸營州。後州改為南營,入道州或入永州,或州復置唐興悉如故。長壽中,更名武盛。神龍中,復名唐興。天寶中,改唐興為延唐。大曆時,析延唐置大曆,朱梁改為延昌,後唐復為延唐,晉改為延喜,至宋改延喜為寧遠,省《大曆》入焉,仍隸道州江華郡。元隸道州路。至正二十二年,兵亂,土民李文卿率眾據守。明楊平、章璟克復永州,文卿歸附,縣隸道州府。後府改為州,遂定為寧遠縣。今如故。然縣之民素黠悍難治,而田賦又倍于他邑。故當事者議割其一二都里,別置縣治以分屬之,名曰《新田》。蓋崇禎十二年所創建也。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一里。

永明縣

縣,本漢營浦、謝沐縣地。營浦自漢至晉,屬零陵郡,至宋、齊郡為營陽,梁為永陽,營浦如故。謝沐在漢屬蒼梧郡,晉屬臨賀郡,皆古南越地也。隋廢永陽郡為縣,併營浦、謝沐入焉,隸永州,此越地入楚之始也。煬帝廢州,復為零陵郡,永陽隸之。唐武德中,遷永陽于白塔,隸營州。後改州為南營,為道州,或州入永,或州復置縣,皆隸之。貞觀中,省永陽入營道。天授中,復置永陽。天寶元年,改為永明。大曆四年,徙縣今治。宋太平興國五年,頒新鑄印。熙寧中,用漕使議,命推官應經緯、營道,縣令吳登度具事以聞。以允山、允平、文德、謝沐、永川、崇福六鄉入營道,興化一鄉入江華,廢縣為永明鎮。元祐中,縣復置。元因之。明洪武元年,邑人蔣齊賢、尹子盟等以地歸附,遂定為永明縣,隸道州

皇清因之,編戶十七里。

江華縣

漢之馮乘,屬蒼梧郡。晉屬臨賀郡,皆古南越地也。隋改隸零陵。唐武德中,以零陵之馮乘置賀州,又析賀州之馮乘置江華,隸營州。後改州為南營,復為道州,或州入永,或州復置縣,隨隸之。文明元年,更名雲溪。神龍元年,復曰江華,隸道州江華郡,宋、元因之馮乘縣舊治在今縣西南六十里,賀州之富川縣地有馮「乘市」 ,是也。明洪武元年,邑人劉仲興以地歸附,定為江華縣,隸道州。

皇清因之,編戶五里。

新田縣

明崇禎十二年,割寧遠之南北鄉置新田縣,即唐時延唐所析大曆縣之故墟也。其地舊有「新田營」 ,因以名縣,屬永州府道州。

皇清因之,編戶十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