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0 (1700-1725).djvu/41

此页尚未校对

說牧曰:「昔潘太常督兵五萬,然後以討五谿彝耳。又, 是時劉氏連和,諸彝率化。今既無往日之援,而郭純 已據遷陵,而明府以三千兵深入,尚未見其利也。」牧 曰:「非常之事,何得循舊!」即率所領晨夜進道,緣山險 行,垂二千里,從塞上斬惡民懷異心者魁帥百餘人, 及其支黨凡千餘級,純等散五谿平。遷公安督、陽武 將軍,封都鄉侯。

《晉書潘京傳》:京字世長,武陵漢壽人也。弱冠,郡辟主 簿,太守趙廞甚器之,常問曰:「貴郡何以名武陵?」京曰: 「鄙郡本名義陵,在辰陽縣界,與彝相接,數為所攻。光 武時移東出,遂得全完,共議易號,傳曰:『止戈為武』」,《詩》 稱「高平曰陵。」於是名焉。

《府志》: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緣溪逢桃花夾岸,漁人 異之,欲窮其源,便得山口。中有良田,美池,桑竹雞犬, 黃髮垂髫,見漁人問,答之曰:「先世避秦亂,率妻子來 此。」遂出酒食以獻。漁人出傳其事於後,桃源之名從 此始云。

《漢書疏》《荊州記》:「沅南,以縣南臨沅水,水源出牂牁且 蘭縣,流入縣界,故名。」

《宋書沈林子傳》,「義熙十一年,賊黨郭亮之招集蠻眾, 屯聚武陵,太守王鎮惡出奔,沈林子率兵討之,斬亮 於七里澗,納王鎮惡而諸蠻始服。」

《南齊書》「永明七年,武陵白沙槻木連理,相去五丈,俱 高三尺,東西二枝,合而通柯。」

《劉悛傳》:「悛出為安遠護軍,武陵內史,郡南江古堤久 廢不緝,悛修治未畢,而江水忽至,百姓棄役奔走,悛 親率厲之,於是乃立。」

《五代史》:「武陵太守雷滿之子雷彥雄謀逆,屠戮城邑, 阻兵城南雷家洲,馬殷討平之。」

《府志》:「元末陳友諒掠取常德,竊據兵馬,騷擾城邑。明 洪武間,遣將取之,血流有聲。」

明成化七年,武陵東田村民馮貴家,牛生一犢,麇身 馬蹄,牛尾,周身鱗甲,霞彩騰輝,風雨雷電交作,奔馳 跳躍。居民驚訝,怪而殺之。知府楊宣聞之亟訪,巳斃 矣,乃收皮骨於庫中。

天啟六年,御史白士琳於武場率諸衛官軍下操。有 賊船持刀鎗旗幟,揚帆白日而下,諸官軍與之戰,掌 印指揮周嗣頤、前所千戶李先開死之。

七年正月,武陵南湖村居民家,有牛生一犢,「自脊以 前岐分兩領、兩頭、四目、四耳,已後仍為一身,四足、一 尾。」民家駭異,棒殺之。

崇禎十四年,臨武藍山大盜數百人,嘯聚龍陽兔子 哨,劫掠商舟。知縣吳《孩存》率鄉勇追殺斬首,懸示於 南觜,訪守備一員防之,其患始息。

常德府部雜錄

《史記》:「秦惠王十四年,求以五關外就楚,易黔中地。」 《荊州記》:「武陵郡西有陽山,山有獸如鹿,前後有頭,常 以一頭食一頭行山中,人往往見之。」

《水經注·沅水注》:「沅水東得關下山,東帶關溪,瀉注沅 瀆。沅水又東歷臨沅縣西,為明月池,白璧灣灣狀半 月,清潭鏡澈,上則風籟空傳,下則泉響不斷,行者莫 不擁楫嬉遊,徘徊愛玩。沅水又東歷三石澗,鼎足均 跱,秀若削成。其側茂竹,便娟致可玩也。又東帶綠蘿 山,頹巖臨水,懸蘿鉤渚,魚泳幽谷,浮響若鐘。沅水又」 東逕平山,西南臨沅水,寒松上蔭,清泉下注,栖託者 不能自絕於其側。沅水東歷小灣,謂之「枉渚。」渚東里 許,便得枉人山。山西帶循溪一百餘里,茂竹便娟,披 溪蔭渚,長川逕引,遠注於沅。

《武陵記》:「後漢梁松自義陵移郡於若城,今州東有張 若城是。」

《太平御覽·十道志》曰:「朗州,武陵郡。《禹貢》荊州之域。春 秋及戰國時屬楚。秦為黔中郡。漢高帝五年,更名武 陵郡。梁湘東王於荊州割武陵郡置武州。陳天嘉元 年,分武陵立沅陵郡。隋文改武州為辰州,又改為嵩 州,又改為朗州。」

《蒙齋筆談》:陶淵明所記桃花源,今鼎州桃花觀即是 其處。余雖不及至,數以問湖湘間人,頗能言其勝事, 云:「自晉宋來,由此上昇者六人。山十里間無雜禽,惟 二鳥往來觀中,未嘗有增損,鳥新舊更易不可知。耆 老相傳,自晉迄今如此,每有貴客來,鳥輒先號鳴庭 間,人率以為占。淵明言劉子驥聞之欲往不果。」子驥 見《晉書隱逸傳》,即劉驥之子,驥其字也。傳記「子驥採 藥衡山,深入忘反,見一澗水南有二石囷,其一閉一 開,開者水深廣不可過。或說其間皆僊靈方藥諸雜 物,既還失道,遇伐川芎人問徑始能歸。後欲更往,終 不復得。大類桃源事,但不見其人耳。」晉宋間如此異 亦頗多,王烈《石髓》亦其一也。鎮江茅山,世以比桃源。 余頃罷鎮建康時,往游三日,按圖記問其故事,山中 人一一指數,皆可名,然不至大,亦無甚奇勝處,而自 漢以來傳之宜不謬。華陽洞最知名,旁有裂石,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