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1 (1700-1725).djvu/1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卷目錄

 永州府部彙考三

  永州府山川考二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七十三卷

永州府部彙考三

永州府山川考二    府縣志合載

道州

元山 在學後。以唐狀元李郃、宋吳必達、樂雷發皆狀元,故名。洪武間,建樓於山麓,曰狀元樓。嘉靖丁酉,顧璘按臨視學,命刻「元石」 二字,蓋又以元公為重。或謂不若元山之雅也,改今名。斌山 在治北,石峰奇瑰,上有石刻曰斌山。下有池曰龍泓。有石井,曰丹井。其頂曰駕鶴峰。相傳:為江夏馮京隨父任道州,讀書其下,人爭傳為「馮家斌山。」 而明時指揮洪逵者宅其東偏,攘為私地,又遂冒稱「洪家斌山」 ,然今皆茂草矣。鴈塔山 ,在州東北拱宜山,前臨瀟水。

擔山 在州東五里。山有二,皆石崖,俯臨江水。二石似擔,故名。又俗云「扁擔洲。」

虞山 在學西。帝舜南巡蒼梧,曾經駐蹕。唐刺史元結立舜廟於此,今廢。

玉城山 :在州治東,「廣濟倉」 之下。

馬蹄山 在州東北二十五里。山石上有仙人足跡及驢馬跡,舊名「馬蹄山。」

宜山 在州北十五里。屹然雄峙,為一邑之鎮。山麓有巨石壁立,俗呼為「聖人石。」 上有宜山神廟。凡艱於嗣息者,禱之輒應。

木壘山 在州北五十里。山勢峻拔,石磴懸絕,輿騎者皆不得縱騁,至瀧泊鋪始就平焉。麻山 ,在州北八十里。兩岸對峙,石壁千仞。麻之灘走其下,聲如雷吼。州之北戶此為絕險。舊置麻灘驛。路之西偏有公館一所,以便官府往來住宿,俱久廢。

龍跡山 在州北四十里,即古有庳之墟。營道山 在州西北五十里,接永州白水山。始名營陽,又曰南營,又曰弘道。狀如蟠龍,又曰龍山。天寶六年改今名。

白雞山 在州西北六十里。山極險峻,與全州灌陽諸山相聯絡。舊有鄰寇,乃設兵以守,號「白雞營」 ,向係永衛軍屯守。今廢。

毛岡山 在州西十八里。其下有泉池,可溉田,民利賴焉。

安定山 在州西十五里,土名安心寨山。石壁上刻「道山」 二字,濂溪出其下,周子實生於此。州守王公作《濂溪故里圖》,著圖說。

平正山 在州西三十里。舊名「太平山」 ,唐天寶六年改今名。

營山 在州西四十里。層巒綿亙,實為州之西屏。其中峰最高,鄉人呼為「舂陵山」 ,與全州灌陽連界。按:唐武德四年置營州,明年改為南營州,即在山下。今小坪村有南營州故址。

魚壘山 在州西五十里。山極深阻,旁有大江源、潘家源,西連灌陽,南通富賀山。苗常出沒於其間,設固西營以守之。今廢。

荷山 在州西五里。舊有禪林,亦名禪林山。上有石臺,今俗呼為「何山臺」 是也。

荊山 在州南三十里,俗名丫髻嶺。山下有碑并石獸,相傳為蜀丞相蔣琬墓。今考其子斌《復鍾會書》,有云「葬涪陵」 ,此恐誤。

萬壽山 在州西四十五里,上有石刻「萬壽山」 三大字。

銀山 在州南二十五里。山極高峻,與宜山對峙如賓主。

蔣居山 在州東南四十里。地名四眼橋山極險阻,亦名「大尖嶺。」 聯絡九嶷、蒼梧之墟,其深阻不可窮盡。往時土寇據為淵藪,故設立滴水、靖邊、洪塘、週塘、中軍五營以統之,令千百戶一員防守。今悉廢止,原立猺官,應故事而已。

大還山 在州西三十里。相傳昔有羽士燒煉其中,丹成而去,故名。舊有觀,今廢。

龍母山 在州西四十里月巖之西。山有龍母祠,歲旱禱之,多應。

白石壁山 在蔣居鄉。石壁峭立,望之如屏,其色瑩白可愛,土人竟以「白石壁」 呼其地。

五老山 在州西北五里。山下有泉,名「五龍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