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1 (1700-1725).djvu/1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崖井 在州治雙桂堂後。以上二井,宋嘉熙戊戌,太守張爟以石欄護之,今廢。

蕭公井 舊在貢院之右,即清泠泉,今廢。奉家井 一名「九井。」在州北一里。有五井,其下相通。或以為有水怪,俗呼「五女井。」昔有五女在井浣紗,見有綵繒在,五女競取,俱沒,故名。七泉 。在州治東北,曰潓泉。汸泉、滇泉。泉、涍泉、漫泉、凍泉,狀類七井,其五井相連屬,二井稍離,脈亦相聯,皆元公結所題,有記有銘,又周子恭有記。

七勝泉 在五如石間。元次山云:「石有竇,中湧泉,勝於七泉,故名。」

「金華泉 」 ,在含暉巖中,向子忞所命名也。「如意泉 」 ,在天慶觀之前數步。

知時泉 在望僊門內數步,少折而南泉在焉。夏至則盈,秋分則涸,故名。後人鑿石為龍,以導其流。紹興中,太守辛公創亭扁之,今廢。

聖脈泉 ,在元公故里。州守方進刻石上曰「聖脈泉」 ,以元公故也。

甘露泉 ,在麻灘西五里。有泉出石罅間,如一線,涓涓不絕,行人飲而甘之。州守張安慶刻於石壁,曰:「僊巖甘露。」 錢達道曰:「菩提一滴。」

東池 ,一名「浴星池」 ,在宅生堂後,即瑞蓮池。「西池 」 ,在常平倉前,即衛西龍眼塘。

愛蓮池 在濂溪書院北,即周子觀蓮故處。每夏秋之交,香風習習,綠淨紅芳,不啻西湖之十里矣。朱文公有詩。

放生池 在州南,因江為之,今淤廢。

鐵作池 按《府志》,「在東池之畔,一名浴星池」 ,寧遠縣

九疑山 在縣南六十里。亦曰蒼梧山。虞帝南巡,實崩於此,至今有帝陵在焉。攷《漢志》注,「九疑在營道南。」 《漢紀注》:應劭曰:「舜葬蒼梧、九疑。」 晉郭璞曰:「其山九谿皆相似。」 或云:九峰參差,互相隱映,望而疑之,故名九疑。各有一水,四水同注南海,一水北注洞庭,真天下名山也。騷人墨客多留題焉。漢司馬子長足跡亦嘗到此。其《自序》云:「嶂山 一曰萬歲山」 ,在麓林南,其上有藏院,今基猶存,有仙洞。山巔地平,可望舜峰。

《北灌山 》,即羅郁所隱也。

鰲頭山 在縣南三里。三峰挺秀,儒學向之。天門山 ,在縣南,直上千餘丈,望之如天門。寶蓋山 去縣三十里,諸山皆連亙,此山特立,每雪餘,詠景者謂「寶峰雪霽。」

香爐山 在縣南十里,頂平如印,又云「金印山。」 天柱山 在縣北九十里,形如柱立。

舂陵山 ,在縣東七十里。五山相接,秀拔不群,有舂水在焉。

太平山 在縣北一百里,山頂有寺。

虎山 在縣南五里。山臨水滸,狀類伏虎。登覽境內山水,一目可盡。

西山 ,在縣北五十里。仁澤水出焉。

鶴鳴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當大陽溪之下流。淹口山 在縣南,有巖一竇,當淹水之衝。五指山 在掩口之南。五山相連如指,故名。俗又呼為「五臣山。」

石門山 去縣四十里,其形盤踞,有門可通。白石山 ,在縣東北,延袤十餘里,崖壁皆白。鳳梧山 ,在縣北八十里,上有岡名「舞高」 ,下有石鳳,雨餘觀之,五彩爛然。

大富山 ,在縣北,俗呼為「黃馬山」 ,邑之主山也。羊權山 ,在舜祠南羊僊觀,後因羊權僊去,遂以得名。

鳳山 :在虎山之上。其形如鳳,故名。

蔣山 ,在縣西三里。其形如帽,一方之鎮也。明月山 ,在縣東南四十里。

卦山 在縣南十里,兩山對立,形如畫卦,故名。木華山 ,在仁澤鄉,瀕江。

白面山 ,在縣北十里,上有羅仙祠。

黃連山 在縣北二十里,其山多黃連木。大谷山 去縣二十五里,叢峰聯崿,不可名狀。峻嶺山 在縣西十五里。其山陡峻特甚。太和山 在縣南南林寺後。

維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其山多古松。

追涼山 ,在縣東北七十里。

陽和山 在西鄉,近零陵之界。

黑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上有寨址,下有巖谷。武崇山 在縣北八十里,有古觀遺址。

龜山 在留田,去縣九十里。上有古廟,多靈異。永樂山 在縣南二十里,山上有泉,庵曰「金泉。」 曬袍山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相傳有神人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