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1 (1700-1725).djvu/36

此页尚未校对

縣李如芳於署後建「殫心樓」 ,凡五楹,傍又建「退思亭。」

縣丞署 在大堂左

主簿署 在儀門右,今廢。

典史署 在儀門內左

公館 在縣治內

府館 去縣二里

黃陽巡檢司 在北水程一百一十里。原在高溪市,隆慶元年,知府史朝富改今處。

預備倉 「在文昌宮前。」

「僧會司 」 ,入於《僧綱司》。

「道會司 」 ,入於《道紀司》。

養濟院 在北關外。按舊制,有室、有門、有垣、有廳堂三間,以備縣官臨視存卹。蓋以養民之老,而「鰥寡廢疾無歸者。月有糧,歲有薪,季有帛,冬有綿,病有藥,死有棺。」 近錢糧多奉裁。

外州縣

祁陽縣治 ,在長樂門內,明巳前無攷。洪武七年創,置正堂三間,東西司房各五間。後堂為正廨,東為架閣庫,庫前立米廠,前為儀門三間,又前為大門。門外東南為譙樓三間,建於簿廳。王孝廉嘉靖辛酉夏五月知縣鄧汝相重造縣頭門及儀門,癸亥春又重造正廳。有《記》。

縣丞署 在堂東

主簿署 「在堂西,洪武八年裁。」

典史署 :在縣治右,順治十五年重修。

察院司 在縣南。順治十一年,知縣董欽承建。布政分司 在縣治東。景泰七年,知縣王原覲置。後改為察院。今廢。

布政分司 在縣治東渡春橋左。嘉靖二十七年戊申,知縣胡介置。今廢。

按察分司 在縣東。洪武間,知縣鄭祥置,今廢。府館 在縣治東城隍廟右。通判杜英立。正德十三年,通判賀位重建。今廢。

歸陽巡檢司 在縣東一百里。

永隆巡檢司 在縣西北一百里。

排山巡檢司 ,在縣東北,即江湘巡司,移置。白水巡檢司 ,在縣東南五十里。

江湘巡檢司 在縣北六十里。嘉靖八年,巡檢丘杰申請,改置排山。

道會司 在縣署後懸真觀,舊設道官一員。明萬曆時,道士劉祐賓赴京襲授。

僧會司 在縣署北甘泉寺,舊設僧官一員。陰陽學 在縣前。舊設訓科一員。

醫學 在縣前,舊設訓科一員。

預備倉 在縣署後

《祁字倉 》今廢,無攷。

常平倉 康熙辛酉春,知縣王靄設立。

養濟院 在縣治西南二里許。今廢。

東安縣治 ,正堂三間,耳房二間。右為庫,元末為峒寇所燬。明洪武初,知縣吉岳建。弘治間,知縣路譓於庫置石窖,又置後堂三間,耳房二間。陳祥麟則建內衙耳房、書房、戒石亭、儀門、幕廳各三間。朱應辰建示我軒,後廢。

皇清康熙三年重建「申明亭」在譙樓東,洪武十三年

建。旌善亭在譙樓西,洪武十八年建。土地祠在儀門外東監房前後各三間。明萬曆九年,知縣鄭來翔重建。正屋三間,書房二間,六房東西各五間,六房。吏舍在堂西,譙樓上下各三間。知縣陳祥麟置有銅壺滴漏一副,日天池一座,夜天池一座,分水壺一座,平壺一座,萬水壺一座,水海一座,「樓景真人一軀,洞浮一」 枚,玉嘴三個,銅葉荷漏三個,籌箭二十四枝,明末盡矣。

布政分司 正廳三間,後廳三間,大門、二門各六間,在縣東南,今廢基存。

按察分司 正廳、後廳各三間,大門、二門各三間。舊在縣前,洪武間遷於城外,通判蕭幹改建今處。

守鎮百戶所 正廳、後廳各三間,大門、二門各三間,在縣西。洪武二十六年,百戶張得山、喬林建。嘉靖二十一年,副千戶喬爵重修。

蘆洪巡檢司 官廳三間,大門、二門各三間,巡檢宅三間,在縣北十里,明洪武五年建。

結陂市巡檢司 在縣北六十里。久革。

永豐倉 在縣西。洪武十一年,知縣張彥良建,萬曆元年重修。左右共十廒,官廳三間。

預備倉 舊制八鄉俱有,久廢。本縣積有稻榖,并貯於永豐倉內。

龍岩公館 在蘆洪司右,萬曆三年建。

白牙公館 :在本市。知縣劉三錫建。

鹽廠 在縣北馬跡潭,明萬曆四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