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1 (1700-1725).djvu/56

此页尚未校对

戶口

原額人丁二千二百四丁,遞年除、優、免分別則例不等,每丁派銀四錢三分五釐七毫六絲七忽二微一纖八塵三渺。

額徵併新加顏料,共銀九百六十兩四錢三分九毫五絲九忽六微九纖八塵二渺五漠。以上原額通共銀一萬四百八十三兩八錢六分二釐三毫九絲一忽四微二纖七塵五渺。康熙三年,西山大役,撥泒運米故夫人丁一十一丁,已經具文達部豁免丁銀四兩九錢一毫二絲四忽三微。

實徵銀一萬四百七十八兩九錢六分二釐二毫六絲七忽一微二纖七塵五渺。

起運

戶部項下 夏稅折色,起運解南農桑絹價正扛銀五兩三錢八分三釐三毫五絲

秋糧折色起運解北富戶正扛銀八錢三釐;《鹽鈔折色》起運解南戶口鈔正扛帶閏共銀五十一兩一釐二毫三絲七忽。

解費銀一兩五錢三分三毫七絲一忽一微。夏稅折色、起運宗祿折色,共銀一千五百四十八兩五錢四分四釐四毫八絲六忽。

解費銀八兩九錢五分八釐九毫一絲五忽。民校工食銀三十三兩一錢四分。

官員柴薪銀二十九兩三錢六釐五毫。

茶價共銀一十五兩六錢九分二釐。

解費銀四錢七分

九釐餉銀二千二百五十三兩二錢八釐零。禮部項下 「秋糧折色起運解北藥味正扛」 銀八兩七錢五分六釐。

《解費》銀二錢六分二釐六毫八絲。

《解南藥味》銀一兩三分四釐。

兵部項下 秋糧折色,起運解南扛濟水夫工食,正扛銀一百二十四兩六錢一分五釐四毫,解費銀三兩七錢三分八釐四毫五絲三忽。工部項下 秋糧折色,起運屯田司料正扛銀一百二十七兩二錢五分七毫

解費銀三兩八錢一分七釐一毫一絲。

黃麻熟鐵銀一兩九錢七分九釐一毫一絲,解費銀五分九釐三毫七絲四忽。

白硝、麂皮、正扛銀六十七兩八錢。如遇折色之年、每兩另派京扛銀九釐

解費銀二兩三分四釐

實心花斑二竹,正扛銀四十三兩四錢五分;活鹿正扛銀一兩五錢七分四釐四絲。

解費銀四分八釐六毫

胖襖、褲鞋銀一十四兩七錢五分。

軍器銀五十七兩七錢一分五釐。

《解費》銀一兩七錢三分一釐四毫五絲。

光祿寺項下 秋糧折色,起運甲丁庫,供應正扛并新加顏料,共銀三百二十五兩九錢九分五釐三絲二忽三微二纖七沙五塵

《解費》銀五兩七分四釐七毫五絲。

隨漕項下 淺船銀二十三兩一錢三分七釐,解費銀六錢九分四釐一毫一絲。

存留共銀八百三十二兩八錢六分三釐九毫一絲二忽五微。內除豁免西山故夫丁銀四錢九分六釐七毫七絲九忽九纖六塵九渺六漠外,實該銀八百三十二兩三錢六分七釐一毫三絲三忽四微三纖六漠。

《丁糧》外徵 原額班匠見存一十八名。四年一班,該班每名納銀一兩八錢,遇閏加銀六錢

永州府風俗考     府縣志合載

本府。零陵縣附郭。

唐柳宗元《代韋刺史永州謝表》曰:「地極三湘,俗參百粵。左衽居椎髻之半,可耕乃石田之餘。」 柳宗元《道州學廟記》曰:「人無爭訟。」

柳宗元《息壤記》曰:「其人鬼且禨。」

《柳集崔刺史誌》曰:「惟是南楚,風浮俗鬼。」

劉禹錫曰:「瀟湘間無土山,無濁水,民秉是氣,往往清慧而文。」

曹中《永州謝表》曰:「家閑禮義而化易孚,地足漁樵而人樂業。」

宋晏殊《類要》曰:「俗尚絃歌。」

《掌禹錫壁記》曰:「北居越徼,俗兼蠻左。」

正月一日 ,雞鳴而起,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下五辛盤,進敷于散,服卻鬼丸,各進一雞子,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 ,貼畫雞戶上懸草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榜,百鬼畏之。又以錢貫繫杖腳,迴以投糞箒上,云「令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