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1 (1700-1725).djvu/66

此页尚未校对

福壽堂 在城北六十里大木口內。連山疊嶂,一徑曲通,遠隔外塵,惟藏修者棲焉。

延生閣 在西河

觀音閣 在南門外

寶華林 在城西三十五里水東里石門山內。「優曇林 」 在西河群玉山下。

千佛林 在高林橋。水出愚溪,亦名「愚源。」 多福林 ,去城南三十里。在土坪。

旃檀林 去城南四十里。

《不二居 》去城西十五里,在高林橋。

文昌宮 :在城內。明末毀於兵。

皇清重建「玉皇殿」,以祀「《文昌》之神。」

萬壽宮 在城北鎮永樓。明末毀於兵。

皇清康熙甲辰年,協鎮彭世勳重建。

火星觀 在縣治左左路。總兵官張國柱建。水星觀 在永安門上,今廢。

真仙觀 在金牛嶺上

仙居觀 在城南七里。昔丁謂過零陵,遇女真何氏,未之信,出所藏寶鏡照之,見其童冠羽服,身光數丈,為建樓居之。曹能始《名勝志》云:「龍盤岡在縣東南,山勢蟠伏如龍,故名。以何仙修煉於此,後人即其所居為仙居觀。」 按:女真何氏,零陵人。宋明道間,何氏見有三女環坐井中,遺一桃,受而食之,自爾辟穀。嘉祐辛酉,端坐而化。政和四年,敕封「政和真人。」

迴龍觀 在城北,附楊誠齋祠。

平頭觀   、楊塘觀   、寶峰觀。

獅峰觀 去城西南五十里。

何仙觀 在進賢鄉,即何仙姑故居,名「大聞洞」 ,在澗頭巖口。

連山觀 去城西南四十五里。山有七十二峰,起伏相連。一峰笏立如蛾眉者,《連山觀》也。奇石嵯峨,蒼松搖翠,停雲澹而無言,芳草萋而不斷。遊者登其巔,遠山送青,萬頃一碧,朝煙夕靄,如坐天台。相傳有五真人修煉於此。觀宇不知創自何年,風雨摧折,後人移築於山之西,不甚壯麗,然亦精潔。竹樹交夾,濃翠欲滴,鍾聲繚繞,空谷生音,夕陽半落,冷翠疊來,令人有超然物外之想。

大仙觀 在進賢鄉大聞洞。

蓮鶴觀 :在城東六十里蔡家町。

石龍觀 在治南十里

天仙觀 在城西南四十五里戴花山下。《川真觀 》在城西四十里。

順鎖觀 :在治北里許。

石鶴觀 在城西十五里水東里。

白鶴觀 在城南十五里水東里。

皋塘觀 在城南三十五里,山壁峭絕。庵在半山,遠望若掛壁,竹木蔽之。路九折而上,庵亦宏敞。檻外萬峰迴旋,山中麋鹿倚石窺人。間入講堂,見人悠然而去,亦不畏人。康侯《宿僧舍》詩云:「到來半嶺忽生閣。」

祁陽縣

多寶寺 ,在迎恩門外,今故址在九蓮庵右。甘泉寺 ,在甘泉門內。一泓清美,儗於乾竺之八功德矣。張南軒舊碣尚存,明成化己丑,僧法祐募修,甯良為之《記》。

皇清順治戊戌,災於火。庚子,總戎陳暨本標諸人重

構名載碑陰

東興寺 在鎮祁樓之北,邑人鄧球建。

中宮禪寺 在浯溪上。舊《志》云:「即唐漫郎宅。」 明末頹朽,僅存梵鐘、佛像。僧仁瑞於

皇清順治初重修,舊址在渡口,後移置今處為「文姓。」

者漸侵,今廉復之。邑人陳薦曾施田二十畝,住僧續置田三十六畝,

九龍寺 ,在城北三十里。餘溪九水合流,祁江匯於瀟湘。

白茫寺 在城北五十五里。

白雲寺 在城東北八十里洪橋鋪之右。《寶坊寺 》在城北五十里。

赤塘寺 在城北六十里。

東林寺 在城北七十里。

師臺寺 在城南八十里。

大悲寺 :在城北九十里。

坤山寺 在城北一百里。

蓮花寺 在城北一百里。

墟里寺 在城北五十里。

金蘭寺 在城東北一百里馬江埠,環寺皆山,町中一阜如砥,方十餘畝,繞之以渠,舊名玉盤山,是為寺基。甯方伯撰《重修寺記》云:「錄古鐘文可考者捨寺基。進士譚穎敷,前代開山僧善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