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益謙《德政碑》:「環巒引海,僻居海島。」
鄧光薦《浮虛山記》,「島嶼洲潭,不可勝計。」
沈普《新美齋記》「其地爽塏,山川相繆。」
《舊志》:「海嶼之地,環山以為城,帶海以為池。四面皆山,東南諸山為大;四面皆水,西北諸水為近。土地坦彝,中藏萬井;海道衝要,外接百蠻。蓋溟海之寄服,居然一小蓬萊也。」
新會縣
舊《志》:郭北五里圭峰之山,屹然高峙,遠擁縣治,支分兩掖,東聳天馬,西伏金牛,皆其脈也。前列二熊之山,東西拱峙,屹然海中。壕橋之水,合流龍津,縈行曲鹿,經縣西南,流注江門。遠則崖山據險,奇石瞰流,扶輿擁曹幕之翠屏,沆瀣浮海門之巨浸。其潮汐則由崖門而入,支析派分,以通村郭。
三水縣
《邑志》:「控扼二廣,瀕際三江,道途衝要,土地饒曠。」 《縣志》:「三水,縣治在廣州上遊一百二十里之西傍,眾水交會,群峰環拱。中開障而包原者,為龍鳳岡。舊有白塔村。嘉靖五年,邑城建焉。前臨三江,後枕層巒,左控城隍嶺及金帽、七星諸岡,右屏橫石嶺及將軍、崑都諸峰。其北來之水,則蘆包口,析而東,遶縣治後,達於靈」 洲、湞水,遠合鬱水,《舊志》謂為「陸海之國必守之地」 ,豈不信然?清遠縣
《舊志》:「北據中宿之峽,東塹湞湟之木,山川迴合,奇秀競出。」
王漸逵《峽路記》:「五嶺之上游,一方之雄障。」 《新志》:「湞江襟其前,花尖枕其後,禺峽控其左,迴岐峙其右,東北有二帽以為障,西北有溱源、威整諸險以為阨,南通全粵,北達庾衡。」 葉公玉謂:「幽勝甲於天下。」
王兆《峽山記》:「繇梁迄今,聲稱華夏。」
新安縣
《新志》:新安本東官郡地,東控歸善,西抵香山,北連東莞,層巒疊巘,屏衛環列。又云:湞江、端溪諸水,會珠江曲折百餘里,至蛇犀,合龍江,經虎門,匯分流,潮澎湃而注之東焉。環境如斯,誠巨觀也。且內則鞏省城之金湯,外則絕邊倭之窺伺。花縣。
建縣之地,其名曰「平嶺」 之地也。由建縣地之東來龍,則係艮龍也。由艮龍串珠轉亥龍,入首正作,坐子向午,兼壬丙三分,定丙子、丙午分金,而創建其縣治也。縣治之東北,萬山叢挫,中有車頭墩、盤古諸峒,向稱嶺南盜藪。自奉巡撫李會同總督吳發兵撫𠞰,題設縣治,迄今昇平,是一勞而永逸者也。
連州
劉禹錫《記》:「環峰密林,激清儲陰,海鳳歐溫,交戰不勝。觸石轉柯,化為涼飆。然壓赭岡,路高負陽,土伯噓濕,抵堅而散,襲山逗谷,化為鮮雲,故罕嘔。」之患,亟有「華皓之齒,信荒服之善,部,炎裔之涼墟」也。
歐陽經《雲閣記》:「北接九疑,南連衡嶽,其清粹秀爽之氣,鍾為勝概,賢傑繼出。」
費佖閣《武亭記》:「連介楚越間,號為衝會。」
詹礪《西園記》:「熙平古郡,地控荊湖。」
劉禹錫《廳壁記》:「曲環制與番禺相犬牙。觀民風與長沙同祖習。」
《武陽霍學記》:「地接荊湘,無土山濁水,秀徹之氣,凜然浮空。」
歐陽賓《蔣氏三徑記》,「山水為嶺南冠。」
游烈《興造城記》:「土壤寒殖,溪山岑峻,奇峰怪石,森若圖繪。」
歐陽知誨《連州宣詔堂記》:山青水秀,卓然可愛。舊志:「前列文峰,後倚石洞,屹然撐空,而如手笏者,圭峰也。矗然連雲,而如恰幘者,巾子也。其餘爭秀獻奇,環郡左右。」
陽山縣
《舊志》:「邑居湟川下流,壤土彝曠。形勢之勝,則賢令峙於後,席帽拱於前,香岡聳於左,丫髻鎮於右,眾山嵯峨,宛轉環列。」
《新志》:「群山環峙,湟水中貫,崇岡激灘,最為險要。踞江海上游,為楚粵門戶。」
《縣志》:「層巒聳翠,繪擬丹青;怪石橫波,利侔劍戟。此形勝之大概也。」
連山縣
《舊志》:邑在西北萬山中,層巒疊嶂,競秀遠近。故其隘南聳交椅之山,北峙城頭之岫,東西環擁,左右夾阻。邑令孔鏞詩:「萬山矗疊如風浪,曲澗盤迴似走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