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4 (1700-1725).djvu/56

此页尚未校对

英山 在縣東三十里,產奇石。舊《志》云:「峰巒聳翠,巖竇分明,無斧鑿痕,有金玉聲。」 然今佳者亦不多得,俗傳州以山名,非是。英、雄二州,本偽漢一時所建。

堯山 在縣西四十里。山有瀑泉,飛灑千尺。宋米芾有詩。

湞山 ,在縣西四十里。秦末趙佗築萬人城於此。

龍頭影山 在縣北江上六十里。山下石多玲瓏可愛。

觀音山 在縣南九十里。林木蔭翳,危逕阻絕。秀峰卓筆,瀑布飛空,名曰「白水。」請幫助識別此字。下有龍潭,相傳久旱,投石潭中輒雨。

鳴絃峰 在縣南二里。相傳舜南巡,於峰頂坐石鼓琴。

蒲嶺 在縣東三十里。連接英山,初無通路,遮絕黃塘等七都。明嘉靖間,翁僧理綸募工開鑿,往來稱便。

子貢嶺 在洸口。相傳春秋時,子貢入粵過此。望夫岡 ,在縣東三十里,臨大江,舊傳有婦望夫於此。明御史吳麟有詩。

蛾眉岡 ,在舊浛光縣南,高三百餘丈,東西望如蛾眉。

觀音巖 在縣東三十五里。上撐削壁,下跨重淵。有小洞,入深數十步。復沿崖而上,有觀音塑像。巡撫李棲鳳修葺。

潮水巖 在縣東百里。泉出石竇,與海潮相應,時至迸出,聲吼如雷。下有古寺,今廢。明督學吳鵬、尚書湛若水嘗往驗,有《詩》。

金龍巖 在縣南七里。石門如滿月,內可坐百人,高數十丈,上有靈泉,僧人結庵於上。

寶積巖 ,在浛光巖居山半,滴泉如瀑布,多翠竹修松。

通天巖 ,在縣西十餘里,中可容百人,有石床石凳,入數里,又一竅上見天日,故名。又名「九龍巖。」

碧落洞 在縣南十五里。石室軒敞,溪流暗通,石乳巍懸,宛如旌斾。旁有小峒,深邃不測,號為雲華。唐僧智捷始探得之。南漢主晟嘗假宿其中,命侍臣撰《碧落洞天盤龍御室記》。唐周羽皇鑴字曰「到難真境。」 舊傳有道人修煉於此,尸解蛻骨。後人鑿石函貯之,又目為「蛻仙臺。」 明知府符錫作亭闢路,貿田付洞中,助遊人,茶具有諸名賢詩。

麻姑石 在縣東南。嶙峋偃仰,布列江湄,若牛馬飲溪。然有孔隙,激湍作聲,清越可聽。

彈子磯 一名「輪石山」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高數十丈,壁立江滸,半壁有窩,圓廣數尺,俗傳李廣試彈處。

洭水 在縣西南四十里。下流為羅溪,合湞水。按《縣志》即浛光水,又名洭浦,源出陽山,下流至洸口合大江。

瀧頭水 在縣南五十里。二源,一自觀音山,一自翁山,至獅子口合流入湞水。兩山夾峙,水多激石,其險不亞韓瀧。宋潘美伐南漢,次瀧頭,劉鋹遣使請和,即此。

流杯池 在縣西大慶山之右。泉流盤曲,可以泛觴,故名。

熱水湖 ,有四,一在潭頭,三在太平庵溪左,其沸如湯。

神前灘 在象岡。水數折而下,與中流積石相搏,聲如巨鐘。

《府志》
未載山川

《曲江縣志》

馬鞍山 :在城南四十里。請幫助識別此字。溪都山上有三石,狀類馬鞍。

零溪水 :在城東七十里。源出清化嶺,西流合湞水。

《樂昌縣志》

七星灘 :在縣治東十里。長逕,其高各百丈。其形突出圓淨,聯絡如七星。

戎溪水 在縣西南二百里。源出郴州周王岑山,經宜章縣南流二百五十里入武水。

白石溪 ,在縣北二十里,源出衡口嶺。

《仁化縣志》

恩溪嶺 ,在縣北七十里,地接桂陽,前有蓮花嶺,左有羅帶水環流,右有文筆峰峙立。

馬繫髮嶺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高三百餘仞。覆船石 在縣南四十里,兩石聯起,狀如覆船。吳溪水 在縣北三十里,源出上洞嶺,西流一百里合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