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5 (1700-1725).djvu/51

此页尚未校对

午丁山 在縣南十五里。尖峰插立。

丹鳳山 ,在縣南十五里,與午丁山接。

湖山 在嶅湖畔。僉事施儒築湖,因建湖亭,名曰《湖光》。

南山 隔江治之南,上有古寺,俯瞰江流,城闉在目,亦一麗景。僉事雍瀾、知縣袁光儒建「三賢祠。」

誥山 ,在邑後三里,形如誥軸。

東山 隔江治之東,隋大業建。寺與塔因山名寺,乃八景之一。

金魚山 在縣南三十里。每雨霖,岡阜皆籠雨色,獨此峰望之如雙魚,䰄鬣悉具,若騰躍狀。又名「丫髻。」

上蒙山 在縣南三十里。雲氣常蒙,乃名之。「玳瑁山 」 ,在縣東八十里通衢之山。相傳此中有黑石,白斑點似玳瑁。半山有岩,巖有仙女像,鄉人嘗賽禱。

大雪山   、小雪山 ,俱在西北一百十五里,冬雪彌月不消。

霍山 ,在縣東一百里。高七百餘丈,周七十里,平地突起,上有文殊巨跡,下有靈山寺基。峰巒巖 石,著名數十,太乙插天,甘泉時溢。傳云「秦時霍姓者多之藍橋,於此飛昇焉。」

白雲岩 ,在嶅山之陽,去縣八里,甚幽爽,內可容百十人。白雲嘗封之。

龍臺岩 去縣八里,八景之一。上有石如臺,望之煙樹微茫,全龍在目。內有觀音像,前有寺有池。《石刻》云:「紹興十九年二月乙卯,循守韓京勸農於此。」

「霍山岩 」 ,即霍山靈山寺,內有諸伽藍像及鐘鼓輪藏之類。夏秋之間,參禪者如市,旁邑士女競趨焉。

《太乙巖 》,在霍山之上,有《三清聖像》,又名「東極青華宮。」

「哲蹟岩 」 ,《靈山》之左,太乙之右也。內像王汝礪、朱何

雪霽峰 ,即嶅峰也。景曰嶅峰雪霽。天柱峰 在嶅山之西,一名金筆峰。《地理經》云:「邑後有此峰,主人高壽。」

天廚峰 ,在嶅山之左,特而秀者是也。「白雲洞 」 ,在嶅山之下,幽雅絕塵,笑語鏗若澗泉。會於龍潭,宋王尚書暨夫有倡和。今殘碑炯炯不可讀。

碧桃洞 在霍山之前,呂洞賓《舊遊》有「東風滯酒不歸去,老卻碧桃千樹花」 之句。

靈龜洞 ,在霍山中,仙女逕石孔邇焉,內極深邃,履之者別是一洞天,五石徑長丈餘,伸縮若龜狀,乃名。

黑猿洞 ,在靈山右。援石而上,一竅通焉。內石几,蘭桂之香,徹於四時。昔人遊霍山,留宿於此,見三黑猿,談笑自若,詩以紀之。

獅子石 在縣東五里江邊,以形似乃名。《地理經》謂之「天關。」

虎頭石 在西八里江邊,形如坐虎,仰視。《地理經》謂之「地軸。」

「天臺石 」 在嶅山頂上,平正十丈許,旁有水簾洞,有奇花異草及奕局。

天硯石 在嶅山天柱峰上,極圓,頂上有池注水,歲旱不乾。

《仙臺石 》在霍山頂上,飛雲最高處。

牛眠石 在縣東北二百餘里廣信都。內有岩。鄉人及海商建南海廣利王廟於上,祈禱輒應。東龍江 自安遠縣楊家寨至十一都,合西江,至東水與浰溪合,縈迴三百里,遶邑治而西抱,由河源以趨南海。《通志》云:「源出龍穴山,乃自其一支者言之。」

雷鄉水 即龍潭所出者,左從雲岩出,右從白雲坑出,皆注嶅湖,東與大江合。舊《志》曰:「雷鄉總名之。」 《通志》「出龍穴山」 ,即此。

羅浮水 從九連出,由龍南楊陂達烏虎鎮至龍川。

洪橋潭 在邑之西二里。宋紹興十七年,父老黎庚言:「二月初吉日,有黃龍白日昇天。」

溫泉 在縣西十里天柱峰之麓。有大石,下湧泉三穴,沸熱可熟,物非沃以別流,弗敢濯云。亦八景之一。

嶅湖 在城之西北,環五十畝,龍潭之水注焉。蘇潁濱築堤,引水灌於城池,導至東,以決於江,後以風水不利而填之。端平三年,循守宋某重修,鑿石渠於西,以瀉其潦。下有潭如月,名曰「秋月」 ,灌田百餘畝,宋元遞廢。明嘉靖初,僉事施儒